浅谈土家族傩堂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戏剧的起源、发展和繁荣,是受社会生产发展的制约的。德江县土家族的傩堂戏,自然与土家族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渐衍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兼备宗教、娱乐性质的祭祀、风俗、歌舞,形成为一种原始而古朴的戏剧形式。傩堂戏演出的特点是古朴、厚重,并有其固定的程式。从冲帷求神到娱人的剧情发展中;从固定的较为简单的板腔形式到综合性歌舞表演乡从仅用锣、鼓、钵、钹的伴奏以及表演中穿插许多拳术动作等,可见宗教与娱乐、民俗与歌舞紧密结合,兼收并容。它的形成与古时冲傩活动确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傩,又称大傩,据文献记载,殷商时期已经出现,周秦时期一直延续和发展,是春秋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驱鬼疫的宗教仪式。据《周礼·夏宫》云:“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殴疫。”《后汉书·礼仪志》的《大傩篇》
作者 柯琳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7年1期
出版日期 1987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