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思考:财政的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中国特色。在财政的视角下,可以从发展模式、结构模式、治理模式、激励模式这四个方面来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第一,在发展模式上,我国的挑战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三个因素的同时存在;第二,在结构模式上,应该注意到我国的民众和政治体制对于大学之间的分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公平问题具有更强的包容性,还要辩证看待我国的科教分割问题:大学教学功能的投入往往是政治化导向和市场化导向,而科研功能的投入往往是国家导向和学术共同体导向,在现实中应合理安置这几者的交互作用;第三,在治理模式方面,'中国特色'最实质的表征应该在于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治理模式的探索与选择。我国大学的治理模式既不同于美国,又不同于德国。当前各个高校纷纷提出或者已经尝试建立董事会、理事会,这一改革风潮是否能够实质性地推进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制度改善,还需拭目以待。第四,在激励模式方面,我国的大学一方面既采取了欧洲对于大学固定支持的方式,但是却没有尊崇学术权力的文化基因,以及教授群体共同制衡行政权力的内部治理机制,另一方面,我国的大学似乎倾向于支持美国大学的对于教师的严苛的聘用和奖惩制度,但是在外部支持方面,却要求政府维持以重点大学为投入对象的模式,因而不能形成教师对于大学的反向倒逼机制。如此下去,我国将可能得欧洲与美国模式之弊,而不能得两模式之利。
作者 王蓉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教育经济评论》 2016年1期
出版日期 2016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