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生群文阅读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材愈发注重单元中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本与课本之间的联系与组合,迎合这一趋势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也日益流行于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同于以往的单篇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围绕着同一个议题或多个具有相关性的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所选议题进行多篇文章的整合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到形成统一有机的阅读思维脉络的过程。群文阅读是新一轮小学课改的重点,也是对传统单篇章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性突破,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与综合语文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构建高效阅读课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新课改之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 群文阅读的首创者赵镜钟先生是这样说的:“随着政府与学校逐渐提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小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种类、阅读质量都有显著提升,然而,小学语文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文章的讲解,即使进行群文阅读,可能也仅仅是内容上有所联系。出于对学生更高层次的独立逻辑阅读与分类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开创围绕一个议题涉及多篇文章的创新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迎合小学阅读变革方向,提升学生阅读核心素养。”诚如首创者赵先生所言,小学语文教师应着重在选题组文与目标构建两方面灵活处理巧妙分析,促进群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 一、​精研灵活选题,巧妙组合群文 顾名思义,群文阅读指的是将多篇文章围绕一个议题结合在一起阅读理解,但是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文本结合,而是一种思维与逻辑上的结合与互补。进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便是“精研选题,巧妙组文”,语文教师选择的议题应具有普遍性、精准性与高效性;教师进行巧妙组文时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从某一议题包含的诸多文章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加以讲解细读。 针对精研选题,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教育教学改革对于学生阅读内容与种类的新要求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出发加以考虑。考虑教育需求,即针对教材内容加以选择,小学阅读的主题一般较为宽泛有趣,教师可以选取大类中的一个小类,比如选取“叙事”中的“介绍一种事物”的文章,五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则是“如何介绍事物”的专门单元,教师要从一个小点出发,尽可能将主题加以细化,不要泛泛而谈,从教材中列举的每一个事物以及描述方式出发,切实提升学生对于阅读主体的印象以及将不同主体结合起来比较对照的能力,真正发挥群文阅读模式的积极意义。考虑学生实际需求也就是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而非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小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特点,从其具体情况出发,将主题的选择与其具体生活实际、心理需求以及理解程度结合起来,选择对其具有教育意义并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加以教学。在巧妙组文方面,从经济性原则出发,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尤其是教材中明确标明要精读的文章,而对于教材中其他文章则略读即可。同时,在同一群文阅读体系之下的不同文章的教学与阅读也应有所侧重,达成教学目标之下的群文阅读效率最大化。 ​二、​目标驱动任务,开展专题教学 明确的课堂目标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展开多篇章教学的风格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专题教学,明确课堂的群文教学目标,坚持目标驱动专题训练,提升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效率与针对性。 群文阅读要求下的“专题教学”与传统语文专题教学并不相同。现在的小学教材很多确实是按照专题分类,每一单元就是一个专题,语文教师也确实是按单元讲解,看似做到了群文阅读教学,但大多却并非真正思维方法与意义范畴上的专题,只是内容上具有相似性。而新形势下的专题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要求的是按照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来进行分类,包括内容、主旨、阅读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在群文阅读课程设计上强调“主题统领”“方法统领”,在课程内容上强调“融会贯通”“同类结合”,以课程目标与思维方法为标准,设计同类相通的群文教学与学习体系。例如,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体会写景文章的写作艺术。教师不可以只讲解一篇文章,例如只讲《富饶的西沙群岛》,再将其他知识一并告知学生,而应选择优秀的同类文章,甚至可以选择课外文章进行授课,通过《富饶的西沙群岛》讲解如何全面在文章中组织景物的外貌全观与风土人情等等,,通过《小兴安岭》讲解如何将景色与季节有效结合,通过《海滨小城》讲解如何突出景物的独特特点,切实通过不同文章即具体实例开展实际意义上的专题教学,落实专题教学的课堂目标。 结束语: ​​ 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虽说目前仍处于初期试用阶段,语文教师自身对于群文阅读教学也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模式框架与理论指导,但是根据新课改语文阅读发展趋势与部编版语文教材创新的趋势,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方向已然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大势所趋,语文教师应精研灵活选题,巧妙组合群文,目标驱动任务,开展专题教学,在未来,群文阅读必将得以不断完善发展、创新实践。
出处 《中小学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9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