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对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层次实习护士与带教教师,其对临床护理带教的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方法:本次调研中,筛选2020.11-2022.11阶段,选取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有效行为问卷,对院内70例护生进行调研,统计调研结果;按照期末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90分为优等生,≤70分为后进生,70-90分为普通生,调研不同层次实习护士对带教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客观评价结果。结果:通过实际数据研究可知,优等生,人际关系评分(3.80±0.39),教学能力评分(4.12±0.32),个性特征评分(3.71±0.27),护理能力评分(3.86±0.31);普通生,人际关系评分(3.76±0.38),教学能力评分(4.10±0.27),个性特征评分(3.72±0.23),护理能力评分(3.90±0.32);后进生,人际关系评分(3.81±0.42),教学能力评分(4.05±0.30),个性特征评分(3.67±0.25),护理能力评分(3.93±0.28),对比数据资料,三组信息相差并不明显(P>0.05),并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层次护生,他们对带教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估,差异并不突出;根据临床数据分析,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估以有效评价、针对性评价为主,其中,优等生,有效评价评分(4.18±0.22),针对性评价评分(4.02±0.24);普通生,有效评价评分(4.16±0.21),针对性评价评分(4.08±0.27);后进生,有效评价评分(2.73±0.36),针对性评价评分(2.47±0.24),对比上述数据,优等生和普通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评价行为,较于后进生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生教育过程中,带教教师要注重护生学习差异性,按照护生需求,调整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出版日期 2023年06月0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