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对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5
/ 3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层次实习护士与带教教师,其对临床护理带教的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方法:本次调研中,筛选2020.11-2022.11阶段,选取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有效行为问卷,对院内70例护生进行调研,统计调研结果;按照期末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90分为优等生,≤70分为后进生,70-90分为普通生,调研不同层次实习护士对带教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客观评价结果。结果:通过实际数据研究可知,优等生,人际关系评分(3.80±0.39),教学能力评分(4.12±0.32),个性特征评分(3.71±0.27),护理能力评分(3.86±0.31);普通生,人际关系评分(3.76±0.38),教学能力评分(4.10±0.27),个性特征评分(3.72±0.23),护理能力评分(3.90±0.32);后进生,人际关系评分(3.81±0.42),教学能力评分(4.05±0.30),个性特征评分(3.67±0.25),护理能力评分(3.93±0.28),对比数据资料,三组信息相差并不明显(P>0.05),并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层次护生,他们对带教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估,差异并不突出;根据临床数据分析,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估以有效评价、针对性评价为主,其中,优等生,有效评价评分(4.18±0.22),针对性评价评分(4.02±0.24);普通生,有效评价评分(4.16±0.21),针对性评价评分(4.08±0.27);后进生,有效评价评分(2.73±0.36),针对性评价评分(2.47±0.24),对比上述数据,优等生和普通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评价行为,较于后进生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生教育过程中,带教教师要注重护生学习差异性,按照护生需求,调整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不同层次实习护士;带教教师;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行为

从临床医学角度分析,实习护士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极为关键性的作用,其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及质量,按照临床研究可知,在临床教学中,教师是极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他们不仅是教学设计者,而且亦是学习的引导者,在这样的教学前提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学习能力差异,获取学生对学习方案的满意情况,在此前提下,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护生在学习中因个人差异性,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涵盖理论基础、护理方案等,他们的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们学习侧重点影响极大,是临床教学中务必要重视的问题[1-3]。本文中主要探究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与带教教师,对护理带教的有效行为进行评价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研中,筛选2020.11-2022.11阶段,院内接收的84例护生,按照期末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组,>90分为优等生(护生均为女性,年龄区间19-23,均值21.28±0.74),≤70分为后进生(护生均为女性,年龄区间19-22岁,均值21.33±0.84),70-90分为普通生(护生均为女性,年龄区间19-24岁,均值21.45±0.80),每组各28例护生,对比上述三组数值,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所有参与的护生均自愿;(2)依据本次研究,护士可以进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3)护士对知识评价更为客观。

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护生缺失考试成绩;(2)评价带教教师行为,极易受到其他学生主观影响;(3)因不同原因未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借助问卷调查法,获取实习护生的相关信息资料,统计带教教师资料,涵盖学历、年限、职称等;评价带教教师,针对其教学行为予以客观评价,以临床护理教师为评价对象,筛选有效教学行为问卷(NCTBI),对带教教师调查,涵盖人际关系、教学能力、护理能力等,得分越高,则代表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满意度较好。借助上述列表,评估带教教师教学评价行为,主要包含有效、针对性评价,得分越高,护生对教师评价行为认可[4-5]

1.3效果评价

观察护生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

对比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评估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获取数据应用SPSS19.0进行处理,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护生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

通过实际数据研究可知,优等生,人际关系评分(3.80±0.39),教学能力评分(4.12±0.32),个性特征评分(3.71±0.27),护理能力评分(3.86±0.31);普通生,人际关系评分(3.76±0.38),教学能力评分(4.10±0.27),个性特征评分(3.72±0.23),护理能力评分(3.90±0.32);后进生,人际关系评分(3.81±0.42),教学能力评分(4.05±0.30),个性特征评分(3.67±0.25),护理能力评分(3.93±0.28),对比数据资料,三组信息相差并不明显(P>0.05),并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层次护生,他们对带教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估,差异并不突出,详见表1:

表1:护生对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x±s)

组别

n

人际关系

教学能力

个性特征

护理能力

优等生

28

3.80±0.39

4.12±0.32

3.71±0.27

3.86±0.31

普通生

28

3.76±0.38

4.10±0.27

3.72±0.23

3.90±0.32

后进生

28

3.81±0.42

4.05±0.30

3.67±0.25

3.93±0.28

P


0.851

0.741

0.780

0.912

2.2对比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评估情况

根据临床数据分析,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估以有效评价、针对性评价为主,其中,优等生,有效评价评分(4.18±0.22),针对性评价评分(4.02±0.24);普通生,有效评价评分(4.16±0.21),针对性评价评分(4.08±0.27);后进生,有效评价评分(2.73±0.36),针对性评价评分(2.47±0.24),对比上述数据,优等生和普通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评价行为,较于后进生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对比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评估情况(spacer.gif±s)

组别

n

有效评价

针对性评价

优等生

28

4.18±0.22

4.02±0.24

普通生

28

4.16±0.21

4.08±0.27

后进生

28

2.73±0.36

2.47±0.24

P


0.001

0.001

3讨论

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护理工作繁杂且艰巨,在教学过程中,带教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不断强化个人职业素养,完善教学过程,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能力。按照以往研究结果可知,对于带教教师本身而言,他们有效教学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是评估教学质量得到关键要素,尤其针对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他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及积极性方面,因而,未来带教工作,对于带教教师而言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他们务必要重视全体护生的成绩,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成绩,促使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从细节着手,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6-8]

本次调研中,依据护生综合成绩,将其划分成三组,分别是优等生、普通生及后进生,在划分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护士,考虑他们的综合实力,比如护理知识点、理论实践操作等,通过上述方式予以划分,对学生开展更好的指导,从最终的实验数据结果来看,优等生,人际关系评分(3.80±0.39),教学能力评分(4.12±0.32),个性特征评分(3.71±0.27),护理能力评分(3.86±0.31);普通生,人际关系评分(3.76±0.38),教学能力评分(4.10±0.27),个性特征评分(3.72±0.23),护理能力评分(3.90±0.32);后进生,人际关系评分(3.81±0.42),教学能力评分(4.05±0.30),个性特征评分(3.67±0.25),护理能力评分(3.93±0.28),对比数据资料,三组信息相差并不明显(P>0.05),并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层次护生,他们对带教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估,差异并不突出;根据临床数据分析,护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估以有效评价、针对性评价为主,其中,优等生,有效评价评分(4.18±0.22),针对性评价评分(4.02±0.24);普通生,有效评价评分(4.16±0.21),针对性评价评分(4.08±0.27);后进生,有效评价评分(2.73±0.36),针对性评价评分(2.47±0.24),对比上述数据,优等生和普通生对带教教师教学评价行为,较于后进生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基于上述数据,未来临床护理工作,对于带教教师是极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将其纳入最重要的评价内容,教师需要平等全面的了解所有护生,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借助护生随堂考试,关注他们成绩情况,在此基础上,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方案,实现查缺补漏,提高教学效率。按照针对性教学要求,科学运用网络平台,实施针对性教学,例如:网上线上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明确的地方,可以发在弹幕中,这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查缺补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反馈,特别是对后进生,关注他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的知识理解能力,带教过程中,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梳理他们对知识点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9-11]

护生实习中,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而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选拔可谓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专业技术过硬,而且临床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对本职工作具有极高的认可度,热爱护理专业,由此他们才能在带教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职业价值,为实习护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在院内开展护理带教教师培训,进行教学演示,开展操作比赛,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从而确保带教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转变他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具备正确带教观念,强化临床教学技能,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带教水平,增强实习护士对带教有效教学行为的客观精准的评价。此外,还需要关注的是,临床护理教学中,完善带教计划,制定带教目标,按层次施教,按照不同层次护生,根据他们的培养目标,制定带教目标,拟定带教计划,学生到达相应科室,带教教师按照层次及个性,引导护生具有良好的实习目标,制定计划及评价方法,提升护生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

[12-14]

结语:综上所述,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与带教教师对临床护理带教的教学行为有极大的关联性,不同学习成绩的护生,他们对带教教师具有极强的认可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后进生护生,他们关注带教教师的程度更深,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在未来临床护理中,带教教学可以从这个方面着手,从根本上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任春裕,慕家邑,尹燕雯,等.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对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2-7.

[2]罗珠嘉.不同层次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对临床护理带教有效教学行为的评价与分析[J].母婴世界,2022(5):185-186.

[3]李秀荣.分层级管理联合雁阵效应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1(5):28-30.

[4]乔继华,董树婉,马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对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78-81.

[5]李华,严丽,张程程.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对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0(24):142.

[6]董承彩.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对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93.

[7] 任锐萍,陈蔚,李亚琴,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准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4):184-186.

[8]张超钰,陆志豪,陈俊婷,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临床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43):116-117.

[9]龙凤,邹艳.探究教学技能拓展性培训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1):162-164.

[10]温雨晴,闫文靖,唐文.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及护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分析[J].科学咨询,2022(23):126-128.

[11]张清容.我院实习护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知识与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19):238-239.

[12]李岩,樊玉霞,贾丽霞,等.创新自我效能感在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带教老师组织支持感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22,22(3):153-158.
[13]乔继华,董树婉,马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对实习护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01):78-81.

[14]潘靖菁,王惠珍,高钰琳,等.中文版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表在本科护生带教老师中应用的信度与效度[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4):2683-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