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帛之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4-14
/ 1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尤为重要。中国古代纺织品衣料主要有三种:一是丝绸:二是麻、宁、葛;三是棉花。由于我国上古无棉花,它的传播和普及乃是宋以降,故宋以前经济条件较好的官僚士绅才有资格穿着丝绸服装,经济条件较差的普通百姓则只能穿着麻、宁、葛“布”制成的服装。鉴于古书《小尔雅》中有“麻、宁、葛曰布”之说因此,古人常将庶民百姓称为“布衣”,并且随着岁月的推移,“布衣”还成了人们表达谦卑的礼貌用语。例如,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表后后主刘禅的《前出师表》中就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于感染,遂许先帝以驱驰”。由此可见,穿麻葛布的普通百姓被称为“布衣”,并且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的谦称,其历史已经十分久远了,中国古代赋税按征收的物质形态划分经历了劳役地租,实物税收和货币税收三个阶段,在实物税收阶段纺织口不仅可作为实用货币被广泛使用,而且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封建朝廷称为“布帛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