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代戏曲文物研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戏曲是中国独特的戏剧表现形式。戏曲源于宗教祭祀歌舞,经历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丰富的戏曲文物、民俗标本,使山西南部的平阳(今临汾市)地区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国戏曲的故乡。山西戏曲文物一脉相承,品类齐全。宋金元时期开始,戏曲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山西地区所遗存的戏曲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多样,戏台、碑记、戏雕、戏俑、模型、抄本,以至线刻、壁画,一应俱全。其中金元戏台就有13座,戏台与杂剧的出现,使真正意义上的与戏曲相关的文物独立成为一类。明清时期,戏曲的新兴曲艺形式——山西皮影独树一帜、异彩纷呈。山西戏曲文物研究按照该地区戏曲文物发展特色鲜明的历史分期进行分步整理,明确了乐舞文物与戏曲文物的关系,理清了山西戏曲文物的发展脉络和构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