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时期霞谷学派的真假论(英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为了代表韩国阳明学的霞谷学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分析霞谷学派本身的哲学性争论点,考察学派之间的交游内容,从而扩大研究之外延。在这种情况下,本论文要调查传统思想家们的交流比较频繁的近代时期,不管是在性理学或佛教,共享和应用霞谷学派主要思想之一的真假论。近代时期霞谷学派真假论是从内心良知并非可以在外求得,而是借助主观自觉和仁义的道德伪善的境界而形成的讨论。对于道德伪善的境界随着时代的变化,具体化为批评老论的领袖宋时烈教条的学问和争论点。李建芳借助朱熹的理论和名誉,将这些合理化为自己的逻辑,并批评极端反对其他意见的宋时烈的道学是假道义。继承这个意见的郑寅普认为借助仁义本身就是没有根据自己的心态,而是源于钻研经文的虚学之风土,于是虚就是假的根本。近代时期霞谷学派的真假论是对于老论的一党执政体制带来朝鲜衰弱的适当的批评,于是可以说服对于现实政治具有批判态度的其他学派。岭南地区的改革性理学家曺兢燮和李建芳进行交流的同时,在自己的写作理论适用了真假论。还有,与李建芳和郑寅普进行交游的朴汉永以真假论为基础,批评佛教界的显示,并寻找了改革方案。乙亥狱事(1755年)之后,在学术和政治领域都被疏忽的霞谷学派的真假论在近代时期后,从多个方面获得了改革性知识人的同感。这完全不同于以前通过文学和艺术活动消极地表现自己的思想的情景。因此可以说近代时期霞谷学派在批评现实和改革方面起了一定的思想作用。从这一点,今后的研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思想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