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05
/ 4
摘要 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大难题。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学业成就评价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国教育界应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加强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机能,针对性地改革现行的学校教育考试,在不同层面上研究和开发重视学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成就评价模式。
  关键词 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素质教育;学业能力
  
  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大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教育改革的核心话题。在教育领域自从教育评价诞生的那天开始,学业成就评价就作为教育评价的首要内容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作为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世界教育评价理论演进的近百年里,每一次比较大的教育改革活动均伴随着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式方法的改革。毫无疑问,没有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的教育改革是不完整的改革,是不彻底的改革。我国自从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为导火索,以给学生“减负”为核心话题,进行着一场以考试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学业成就评价改革运动。可是时间已过去了十余年,同首观望这场艰难而曲折的马拉松式的“评价”改革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有改革进取的热情和喜悦,又有力不从心的缺憾和等待。虽然国家重视、理论界关注、学校在实施,但整体上看还是暴露出理论研究不足、国家统领不够、实践零星松散等多方面的遗憾。在改革的过程中虽有相当多的经验和收获,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和不足,找准问题所在和深入研究出路与对策是当务之急。
  
  一、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学生学业成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结果的表现,是对学校教育目标达到程度的重要应答,是反映学生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当前很多人将学业成就与学习成绩混为一谈,往往以学习成绩(确切地讲是考试成绩)代替学业成就,其实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学业成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达到的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学校的教育效能怎样等问题只有通过学业成就的评价才能得出答案,而仅依靠我国当前的考试和考试成绩是无法完整衡量出学生的学业成就的。要真正评出学业质量和教育效能,必须要满足整体上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要求,所以学业成就评价比起当前的考试,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要求更加规范和完善。我国虽然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多年,但在教育实践层面上始终难以全面铺开素质教育,权威人士认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评价改革没有跟得上。有学者认为,其实“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问题的焦点并非改或不改,而在为什么改和怎样改”。
  从当前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形式上看,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各种考试仍然是学业成就评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形式,尤其是以考试成绩代替学业成就的现象较为普遍。当我们把这种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升学和学校考核的唯一重要依据之时,考试的威力更加突出,其他任何一种评价都失去了它的功效。大多数考试的内容仅仅反映知识层面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考生们为了能考出好的分数不得不适应考试本身的形式,应试学习的症状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崔允济等人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考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统考过于频繁,全国小学平均每学期统考17次,全国初中每所学校每学期统考27次;统考涉及的科目繁多,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学校的考试科目覆盖了所学所有课程;统考组织者混乱,主要以县级教研室、区教研室最多;统考结果处理错位现象十分严重,公布成绩,排名次。”这种考试风行不但不符合学业成就评价原本的意义,而且背离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可想而知,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评价改革,不但没有遏制不健康的评价模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统考之风愈演愈烈。以高考为主的评价始终牵动着教育改革的每一根神经,学业成就评价改革任重而道远。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2年12月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1]21号)精神,经国务院同意,下发了《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明确提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过于单一”。通知还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对评价目标、措施与方法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通知指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出台此政策,充分表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说明过去的评价考试制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二、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十余年来,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已经从思想理念的范畴转入到实质性的探索和深入研究阶段;从小范围小规模尝试性试验逐渐推向较大范围和较大规模的立项研究和广泛交流,研究者达成了一定范围的共识。可以说经过近十年的观念转变、理念更新过程,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现在已步入了尝试性摸索的边实践边研究的探索阶段。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代表性的研究和试验有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科文组织联合开展的8省抽样调查;北京市教科院承担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学业管理和评价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承担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东亚太平洋地区学生学业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承担的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研究”等,这些研究有的已经结题,有的正在进行当中,学者们从不同领域、不同范畴开展了多层面的研究,在不同的层面上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果。
  有学者通过网络搜索方法搜索到已发表的关于学业成就的研究成果200余篇,其中关于学业成就评价方面的文章仅有18篇,所占比重不足10%。从研究方法上看有17篇文章是理论上的思辨与分析,采用量化手段研究的只有1篇。学业成就评价的标准单一,几乎所有的研究采用的评价标准都是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同时大多数文章都是从理论上对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学业成就评价观进行批判并提出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新观念,但提出的评价理念显得理想而空泛,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实施。纵观我国当前对学业成就的研究现状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在学业成就研究方面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尚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在国家或政府层面上的大规模的学业成就调查方面的研究。在学业成就评价的制度和体制上,我国虽然出台了纲领性、指导性政策,但尚没有统领全国、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教育实践中实施的仍是以高考为核心、考试为标准的学习成绩来代表学生学业成绩,远远达不到学业成就评价所要求的科学严谨性。
  同时,在学界使用学业成就、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概念时,以考试成绩代表学业成就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统一和规范学业成就概念的使用。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尚没有统一的学业成就评价理论模式及统一的学业成就标准,更没有学业成就调查的数据库。默认一些研究者不得不以较为现成的学生考试成绩来代表学业成就的同时,笔者也对这些研究得出的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结论提出质疑——因为我们当前的中小学考试固有的缺陷,一般意义上的考试成绩还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学业成就。
  目前来讲,对于学业成就及学业成就评价,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出台了宏观层面的要求,但没有微观技术层面的操作性方案和行动细则。这就导致了研究者们仅是依靠个人的理解和研究的要求来选择和使用学业成就的概念并开展学业成就评价研究,学业成就评价缺乏权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
  
  三、学业成就评价改革对策
  
  介于上述现状,在全国范围开展学业成就调查和学业成就评价改革迫在眉睫。为了尽快走出学业成就评价改革面临的困境,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施国家教育质量监测
  在国际上,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日新月异,纵观世界各国对本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进行的各种改革,我们不仅能够借鉴先进的经验,同时也能找出存在的差距。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当务之急。
  对中小学生进行学业成就调查是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是因为在国家层面上的宏观监测与国家常模制定的需要。国际上的学业成就调查与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IE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目前这两个机构开展的学业成就调查来看,IEA偏重于学科本身的学业能力,OECD侧重于学生成年后的实际能力。因为他们在学业成就评价的维度、指标和工具等方面极为科学与严谨,所以所获得的调查结果的信度、效度、可比性都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自己国家里纷纷开展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研究。目比如:美国教育进展评估NAEP是由美国国会授权教育部的国家数据中心NCES持续开展的全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是美国国内最权威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估体系。他们从2004年开始在多家专业机构和众多专业人士的参与下,历经18个月,于2006年推出了“NAEP2009科学评估框架”和“NAEP2009科学评估与测试题规则”两个重要文件,旨在为2009年以及更为长期的科学评估提供指导框架和实践手册。该评估体系试题编制技术从学生“表现期望”人手,根据其认知及实践能力生成的规律,开发出一套详细的试题编制细则。这个测试框架和试题编制细则可以为我国下一步学业成就评价测试题编制提供良好的借鉴。

  英国1997年10月成立了QCA(资格与课程局),管理与调试公共测验体系,以适应学习者与社会的要求,负责开发、实施高质量的全国考试。其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检查国家课程的实施情况。
  在这方面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在开展有效的尝试。他们于1996年成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组织EQAO(教育质量与责任办公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通过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改革来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他们组织与实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经验看,EQAO在多年的实践中对学生学业成就考试的组织和实施中,在考试的设计和开发、考试题的题型、评分的质量保证、考试结果的报告、考试结果的运用等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严谨有效的细则,值得我们借鉴。
  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如何,毫无疑问最终还是以学生学业能力为核心的学业成就状况来说明。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看,成立国家层面的学业成就评估机构,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状况的检测工作很有必要。这样的机构能为验证本国学生发展状况、进一步深化本国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现实依据,也为世界各国学生发展的横向比较提供各项数据。
  
  (二)重视学生学业能力、加强学业成就评价的理论与模式研究
  学生学业成就如何,归根到底要以学业成就评价的结果来定论,可见以什么工具怎样评价学业成就是决定学业成就性质和高低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也就是说,学业成就评价工具的信度与效度以及评价形式决定着是否能够真正测试出学生学业成就。当前在我国以学科课程考试来获取学生学业成就现象非常普遍,因为学校课程考试命题的随意性和人为性较大,很多课程考试只能考出学生掌握知识水平,达不到测试学业能力的要求,以课程考试成绩来代表学业成就难免有不妥之处。为了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客观准确性,认真研究和开发学业成就评价理论与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学业成就评价作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是与整个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相一致的。学业成就评价从20世纪初的教育测量运动开始到现在近百年里基本经历了较为清晰的四个阶段,即:教育测量、以目标为本的教育评价阶段、目标参照的教育评价阶段和人本化的教育评价阶段。从各阶段的特征上看,教育测量阶段主要把心理测量技术应用到教育当中,侧重测量技术和教育测验。以目标为本的教育评价阶段是以泰勒的“八年研究”为代表,把教育评价直接与教学目标相联系,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目标参照的教育评价研究通过教育目标的分类,在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到了20世纪末,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本化的教育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性化因素。从整体上看,学业成就评价的发展从一个简单的数量化测验开始,经过教学目标为中心的阶段,从单一数量化测量的漩涡中走出来并逐渐转向较为全面意义上的评价。后期人本化评价的出现,也使教育评价从注重学生内在的学业能力走向更加重视学生微观的学习进程,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学业成就评价。
  考试本是学业成就评价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因为经历了千余年来施行的科举考试的传统影响,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的考试功能已经走向过于偏激的方向,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等方面。考试本应是对学业的评定,但因担负着选拔任务,学业成就评价的考试的本体功能被扭曲,进入了小考试为大考试服务、大考试为升学和选拔服务、教育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恶性循环。为了转变因考试造成的恶性循环,充分研究和开发注重学生学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成就评价模式迫在眉睫。
  
  (三)走出经典评价的误区,改革传统考试
  无论是学业能力还是学生发展均属于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学业能力和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教育。多年来,我国学业成就评价受西方经典评价范式和传统科举考试的影响,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注重量化和以竞争选拔为目的的考试,使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失去了本有的功用。
  从西方经典教育评价范式看,在科学主义的倡导下,延续近百年的教育评价理念和技术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即把教育评价局限在单一的测评或简单的数量化,例如:追求客观性和划一性质的标准化,比较依赖定量技术手段,长期偏重诊断性评价,实践者主体性丧失,对多样性的漠视等。这种机械的、以标准化测评为核心技术的评价和以竞争选拔为目的的考试相结合后,就酿成了当前我国学校考试的苦果,使学生学业评价误入歧途,越陷越深。所以要想使考试能够发挥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走出经典评价的误区,改革传统考试,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充分研究学生认知生成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学业成就评价指标标准,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模式。

  中小学生学业成就改革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的监控下,推进传统考试制度、考试形式及内容的改革,研究和开发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有效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