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螺纹钉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53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8
/ 1

徐国坤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获随访手术治疗病人共153例,男57例,女96例;年龄19~94岁,平均60.2岁;骨折按Garden分类:Ⅰ型4例,Ⅱ型48例,Ⅲ型76例,Ⅳ型25例;手术治疗153例中,采用折断式加压螺纹钉61例,中空型加压螺纹钉92例;采用二枚固定141例,三钉固定12例。
  2.手术方式:患者平卧,助手牵引患肢,术者扶持患肢内旋外展位,位整复后维整复体位。髋部一般外侧切口,显露粗隆下及股骨颈基部,依次在股骨大粗隆下方1 cm、3 cm或5~6 cm部位,钻旋入第1、2或3枚加压螺纹钉。术中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以了解手术复位固定状况。
  3.结果:153例手术病人门诊复查并随访半年以上,骨折愈合137例,尚未愈合或不愈合16例,X线表现为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例,骨折愈合率达89.5%,出现早期股骨头坏死率为7.2%。

讨  论
  1.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本组病例中以60~80岁年龄段为多。股骨颈骨小梁结构,尤其是ward三角的存在,以及老年病人进行性骨质疏松症,决定了股骨颈骨折发病的年龄特点。涉及性激素与人体成骨效应的紧密关系,由于女性绝经后性激素的下降水平迅速,因此女性骨质疏松者较男性多,本文统计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1]。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1.68。
  2.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各派学者存在较多不同观点和手术治疗方法。我们根据AO原则及多钉固定的机械力学坚固性,采用2~3枚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感到有以下优点:(1)切口短,手术创伤小,对全身条件要求低,易被并发症较多的老年患者及家属接受。(2)麻醉要求低,可采用局麻或低位硬麻,因而对机体生理扰乱少。(3)部分病例术中局部切开股骨颈前侧位关节囊,使关节囊内压降低,有利于血管再生和骨断端微循环的重建[2]。(4)可以提早改端坐体位,避免病人长期卧床,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5)住院时间短,大部分病人于手术后半月即可出院,本组病人平均住院15.7天。(6)骨折愈合后内固定拆除方便,可在门诊手术室内完成。
  3.部分骨科学者认为60岁以上有移位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为治疗首选的考虑。但不易为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包括经济条件或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等限制,因此采用加压螺纹钉手术治疗,保全其自身股骨头,仍不失为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术后确诊骨折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疼痛症状严重者,再施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成形术,以改善生活质量,亦是临床骨科医师可采用的一种合理治疗途径,尤其在县以下基层医院。

作者单位:浙江省萧山市中医骨伤科医院 311261

参 考 文 献

1 张建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6,17(4):231.
2 王哲军,等.股骨颈骨折的三种治疗方法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5):266.

本文来自: 医学论文(yxlw.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xlw.org/html/lc/20091008/2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