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与生存质量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22
/ 3

 作者:于翠香 王俊峰 蔡素玲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调查7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家庭功能良好者51例,占64.56%;中度障碍者18例,占22.78%;严重障碍者10例,占12.66%。在情感反应、躯体活动、精力、社会生活、 睡眠、疼痛六个维度评分中,家庭功能良好者均优于家庭功能障碍(P<0.01)及严重障碍者(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出院指导及社区护理教育计划要重视家庭功能评估和指导。
  【关键词】老年患者;脑卒中;家庭功能;生存质量
  
  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of stroke in elderly patient with family func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Methods We followed up the family function and survival quality for 79 cases of elderly stroke patients.Results 51 elderly patients got good scores on family function,accounting for 64.56%.18 patients were moderately insufficient,accounting for 22.78%.10 patients were seriously insufficient,occupying 12.66%.In the 6 aspects grading of emotional reaction,body activities,energy,social life,sleeping and pain,patients with good family function were superior to those with insufficient and severe insufficient family function (P<0.01,P<0.05).Conclusion The survival quality of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is related to the family function.Therefore family function consultation and instruction are very important,which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plan of discharge instruction and community nursing care education.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 Stroke; Family function;Quality of life
  
  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与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均有紧密关系[1]。对脑卒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2],但对患者家庭功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国内报告资料尚比较少。笔者通过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诺丁汉健康量表对已出院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家庭功能状况与生存质量情况,分析家庭功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建立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指导和社区康复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出院并继续在本院随访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共抽取79例,男47例(59.49%),女32例(40.51%);年龄60~94岁,平均(69.65±9.89)岁;缺血性脑卒中63例(79.76%),出血性脑卒中16例(20.24%);有配偶者64例(78.05%),丧偶或离异15例(21.95%);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30例、初中34例、小学及以下15 例(分别为37.97%、43.04%、18.99%);住院时间5~112 d,平均15 d;医疗费支付方式:社保支付33例(42%),自费44例(55.70%),其他2例(2.53%)。
  1.2 病例入选标准 年龄≥60岁,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脑卒中。病例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精神障碍和严重痴呆、病情重(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31分)或伴发其他严重功能障碍、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完成问卷者。
  1.3 方法
  1.3.1 调查工具 ①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4],评价家庭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五个项目,简称为家庭APGAR问卷。问卷表中共设有五个问题分别对应上述五个项目,每个问题提供有3个答案供选择,反映相对项目的分值:“经常这样”得2分,“有时这样”得1分,“几乎很少”得0分。将五个问题得分相加即总分,总分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4~6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0~3分表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②诺丁汉健康量表(NHP)[4],是评价生存质量的综合量表,由健康问卷和个人生活问题两部分组成。第二部分的应用与第一部分相比有较大的局限性,大多数的研究只应用第一部分[5]。本研究选取的也是第一部分即健康问卷。健康问卷包括38个条目共6个维度,即躯体活动、精力、疼痛、睡眠、社会生活与情感反应,由被调查者回答“是”或“否”;任一维度的可能得分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差,各维度分数不可相加得出总分数。
  1.3.2 调查方法 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病情资料通过查阅住院病历获得;调查前通过电话与患者本人或家属联系,说明调查问卷的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以期得到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和配合;邮寄发出调查问卷由患者或家属填写后寄回或复诊时交给门诊医生;所有资料均由专人统一收集并经过2次复核。发出问卷共128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为79份。
  1.3.3 统计学方法 对79份有效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先用Foxpro录入数据,再用SPSS13.0软件进行百分数和F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见表1。
  1632132938.gif
  表1提示家庭功能良好者51人,占64.56%;中度障碍者18人,占22.78%;严重障碍者10人,占12.66%。

 2.2 不同家庭功能患者生存质量比较,见表2。
  
  表2提示不同家庭功能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躯体活动比较,F=18.21,P<0.01,家庭功能良好者躯体活动显著优于功能严重障碍、中度障碍者(P<0.01),家庭功能严重、中度障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精力评分比较,F=16.31,P<0.01,家庭功能严重、中度障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家庭功能良好者(P<0.01)。疼痛评分比较,F=3.29,P<0.05,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者较功能良好者疼痛明显(均P<0.05),家庭功能中度障碍者与严重障碍、功能良好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评分比较,F=9.393,P<0.01,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者睡眠差于功能良好及中度障碍者(P<0.01、0.05),家庭功能良好、中度障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社会活动比较,F=14.79,P<0.01,功能良好者社会活动显著优于严重障碍、中度障碍者(均P<0.01),中度障碍者优于严重障碍者(P>0.05);情感反应比较,F=27.6,P<0.01,家庭功能良好者情感反应显著优于严重障碍、中度障碍者,中度障碍者显著优于严重障碍者(均P<0.01)。
  3 讨论
  家庭APDAR问卷是一种以主观的方式来探讨患者对家庭功能满意程度的工具,由Smilkstein医师根据家庭功能设计,特点是简单、快捷,能在很短时间完成,适用于任何年龄受试者。诺丁汉健康量表[4]是生存质量普适性量表中两个显示信度、效度和灵敏度的量表之一,该量表简便易懂完成时间短,即可通过访问也可通过信函完成,在欧洲及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于生命质量研究。
  脑卒中后由于神经功能损害等原因,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一定影响[6]。文化程度、照顾类型、性别、病变部位、婚姻、合并症等都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7]。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能够提供社会无法提供的各种支持,是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主要来源。而家人的关怀是老年患者最主要的依靠及精神支柱,对患者的心理、QOL及治疗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本调查研究显示了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状况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家庭功能良好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家庭功能中度障碍者,家庭功能严重障碍的脑卒中老人生存质量最差。在我国“协助患者进行家庭康复锻炼”的意识较薄弱,而是“尽量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普遍遵循“替代护理”而忽略“自我护理”[8]。可能这也是老年脑卒中后生活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良好的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理念是家庭功能良好的基础,而良好的家庭功能是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强调家庭成员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中的作用,在制订患者出院指导及社区康复计划时,应采用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方式,对患者家庭功能进行评估和指导,尊重老人的合理要求和意见,充分发挥家庭在老年脑卒中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繁,顾湲.家庭APGAR问卷及其临床应用.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5,2(2):56-59.
  [2] 郑志新,马斌,高颖.94例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生存质量评价.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04-405.
  [3] 倪朝民.脑血管病的临床康复.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41-44.
  [4]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华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91-156.
  [5] Bernie J.O’Brien J,et al.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rt transplant programmes:Quality of life dat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urvival analysis.J Chron Dis,1987,40(10):137-153.
  [6] McKenna SP,Hunt SM,McEwen J.Weighting the seriousness of perceived health problems using Thurstone’s method of paired comparisons.Int J Epidemiol,1981,10:93-97.
  [7] 姜小鹰,朱雪娇.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践,2007,13(2):120-121.
  [8] 黄丽钗,姜小鹰.脑卒中病人家庭护理质量评价工具的修.护理研究,2007,21(5):1308-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