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为什么总治不好 ?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慢性胃炎为什么总治不好 ?

向波

绵阳市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22651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发病率极高,居于各种胃病的首位,慢性胃炎是指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病变。慢性胃炎的早期可无症状,后面将会出现腹部不适、反酸、嗳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不进行早期治疗,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长期发展下去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那么慢性胃炎的危害有哪些呢?慢性胃炎易导致胃出血,以黑便为临床主要表现,出血量大时甚至可引起病人头昏、心慌、大汗、休克,急性胃出血危及病人生命;慢性胃炎易导致贫血,病人急性大量失血或慢性失血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乏力等;慢性胃炎易引发胃溃疡,胃溃疡易发生出血、穿孔等风险,慢性胃炎是可发展为胃癌前期,据研究,慢性胃炎病人胃癌发生率高,可由慢性胃炎进展到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胃癌。所有慢性胃炎要早发现、早治疗。

但不少病人总问,为什么慢性胃炎容易反复,而且总治不好呢?那么为什么慢性胃炎总治不好呢,主要有病因未检查清楚便进行盲目治疗、不重视消除病因、不坚持持续治疗、精神因素影响较大等原因,下面就来进行详细介绍。

病因未检查清楚便进行盲目治疗,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很多种,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用浓茶、烈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长期食用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洋地黄、保泰松、辛可芬、水杨酸盐等药物的刺激,口咽部的慢性感染,胆汁反流,X线照射,环境变化,长期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其他脏器疾病的慢性疾病的刺激等因素。如果不查明慢性胃炎的病因,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因此,治疗效果欠佳,易反复。

不重视消除病因,有些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后,放松警惕,依旧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嗜食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嗜烟酗酒、熬夜、精神压力大等,这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刺激下,胃炎很难不复发。所以,平时生活方式中一定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习惯,避免因为再次刺激而导致慢性胃炎复发。

不坚持持续治疗,有些病人胃炎症状表现不明显,服药后症状明显消失,就以为病情好转了,不用继续治疗了,因此,中断用药和治疗,其实病人的病根还没有完全消除,因此,进行治疗时应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中断药物服用。

精神因素影响较大,慢性胃炎的其中一个病因就是精神压力大,精神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酸等,从而诱发慢性胃炎、加重慢性胃炎或引起慢性胃炎复发。因此在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配合治疗,改变饮食习惯,同时还需要放松心情,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以上就是慢性胃炎易复发的一些主要因素,慢性胃炎的治疗重在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那么慢性胃炎病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习惯呢?饮食应定时定量,由于胃酸的分泌主要集中在三餐时,有一定的规律性,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预防慢性胃炎的复发;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尽量避免油炸、烧焦、辛辣、冰冷、过热、坚硬、粗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应注意细嚼慢咽,以免引起胃部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胃炎复发;保持愉快的心情,情绪和胃酸的分泌以及胃的消化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应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饮水时间应合理,饭前和饭后大量饮水,可稀释胃酸,降低胃酸的杀菌作用和胃消化作用,因此,应避免饭前饭后的大量饮水;建立合理的运动习惯,饭后1h内不宜剧烈运动,饭后进行剧烈运动,直接影响到胃肠血液供应,易导致胃下垂和消化不良,建议饭后1h进行适量运动,饭后2h以后才可进行剧烈运动。

慢性胃炎的诊治应到规范正规的医疗机构,忌百度以及不科学的养生,平时生活中,应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病情得到缓解后,继续治疗和调理直到恢复正常,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慢性胃炎,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