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活性炭企业节能改造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某活性炭企业节能改造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王珺 李朝晖

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 南平 35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某活性炭生产企业自主创新活性炭节能改造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及防护措施,为该行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情况和职业病发病风险,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建议。[结果]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尘、活性炭尘、一氧化碳、碳酸钠、磷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等,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50%,化学毒物、高温及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 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进料、压滤、包装、供热、装车等岗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关键词活性炭;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防护措施

目前活性炭已广泛应用冶金、石化、医药制造、食品加工、水质净化、环境保护等领域,该企业在原有基础上自主创新活性炭生产节能改造技术,可年产1万吨磷酸法活性炭,将木屑变废为宝。本文为了解技改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状况,预防职业病,结合现场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职业健康检查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某企业在自主研发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活性炭清洁自动化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工艺改造,建设单套年生产能力达10000吨的木质活性炭连续化清洁生产线。生产包括进料、配酸、混合、炭活化、压滤、干燥、包装、成品装车工序,以及设备维护检修,生产工人66人,采用四班三运转工作制,每班每天工作8h。

方法

根据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等方法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正常生产情况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1]中的要求,根据车间(或装置)生产的工艺过程,在不同的操作岗位和工段分别设检测点。采用定点短时间采样,每日测定三次,连续测定三天。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2007)[2-5]的有关要求对采集的样品或作业现场进行检测。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提出适宜的防护对策。

2 结果

2.1 生产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该项目主要生产工艺为混料捏合、炭化活化,冷却、除砂,洗涤酸回收、干燥、研磨、调质、包装。在混料捏合机中放入木屑和磷酸等原料进行捏合,此过程可接触到木尘、磷酸、高温和噪声;炭活化过程中可接触到活性炭尘、磷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高温、噪声等;压滤工序中可接触到磷酸、碳酸钠、噪声、高温扥个;装料包装工序中可接触到活性炭、噪声;供热工序可接触到木尘、高温等危害。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接触情况及其毒性、危害、防护情况结合现场调查、职业接触限值等实际情况,本项目中木尘、活性炭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磷酸、碳酸钠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为重点评价因子。

2.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评价

该项目粉尘浓度应测点10个,结果显示有5个点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合格率为50.0%;碳酸钠、磷酸、CO、SO2、NO、NO2共计14个工作点,各检测点有毒物质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高温作业岗位2个,噪声作业点14个进行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2.3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3.1防尘措施 生产线在粉尘逸散点设置静电除尘器、袋滤式除尘器,进料仓、提升机等采取密闭作业形式。

2.3.2防毒设施 项目主要是磷酸储罐密闭、磷酸配置后的输送管道防跑、冒、滴、漏,以及在预碳化、活化炉上设置通风除尘(排毒)系统。

2.3.3降噪控声 选择低噪型设备,车间内各设备布局合理,采用相应的降噪减震措施。在噪声大工段设立操作室,建隔离室安装雷蒙磨及振动筛并设置隔声门。

2.3.4个人防护

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对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供方的选择、采购、验收、储存、领用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现场调查各岗位的个人防护用品均按照规定的种类及数量配备齐全,工人在作业时普遍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4职业健康监护检查结果

该项目对66名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监护,其中正常62人,4人空腹血糖偏高,经医院复查后结果正常。暂未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病例。

2.5 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是干燥、装包工段的活性炭装包点及进料(加料)点,以及设备、管道检修时检修工进入管道设备内维修所处的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职业病防护措施关键是防尘、防毒、隔声降噪,尽量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设备,减少工人接触危害的机会,同时应加强作业场所通风、对防护设施的进行日常维护检修、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指导和监督等。

3.讨论

该项目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安监总安建[2012]73号)[13]的规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严重”的建设项目。其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尘、活性炭尘、一氧化碳、碳酸钠、磷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等。本次评价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的检测结果均低于国家规定接触限值,企业针对化学毒物、噪声、高温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可行、有效的。对于此类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控,主要可以采取以下防护对策:1)所有的有毒物料均在密闭的容器、管路中输送使用,在今后生产运行中,保证各设备、容器、管路的气密性是生产性毒物防护的重中之重。应做好维护管理,使各设备完好有效而不泄漏。2)进行设备管道内维修时应严格执行《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中有关规定和企业相关制度,确保安全和健康。3)进一步完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特别是粉尘检测超标岗位。同时应合理安排工人作息,对相应岗位的作业工人加强教育培训,规范操作过程,避免人为二次扬尘。4)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对接触危害因素工人进行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健康体检,提高职业健康监护水平,建立好完整的职业健康档案,保护好劳动者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 160[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GBZ 192.1-2007[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 189.7-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 189.8-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第一作者简介:王珺,主管医师。专业:职业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