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诊 PCI手术患者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对急诊 PCI手术患者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的效果评价

申吉华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41700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对急诊PCI手术患者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开展急诊PCI手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顺序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开展急诊PCI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靶血管及心肌灌注水平及诊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PCI术后两组患者cTFC、TMPG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cTFC、TM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本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PCI手术患者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能够有效改善靶血管及心肌的灌注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急诊PCI手术;尿激酶原;心肌灌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急性突发性心血管意外病变类型,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急诊PCI手术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用且效果较为满意,大部分患者可在术后恢复正常血供,但少部分患者心肌再灌注效果较难达到预期[1],是目前诊疗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性急诊PCI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了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应用效果较为满意,现结合部分临床病例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开展急诊PCI手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24例,年龄49~78岁,平均(54.19±2.38)岁,纳入标准:首次发生急性心梗者;我院为首诊医院;临床资料完整者;认知水平正常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心血管意外病变者;近12个月接受过手术治疗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变控制效果欠佳者;合并活动性出血者;合并严重感染者。根据患者手术顺序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300mg及600mg,均选择桡动脉入路进行冠脉造影及PCI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采用单轨式双腔微导管进入梗死相关血管近端进行尿激酶原(生产批号:H20150502)的灌注给药,给药剂量为20mg,与200μg硝酸甘油混合后给药,在此基础上性PCI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药物干预,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给药,每日给药剂量分别为100mg、20mg及75mg,每日口服给药1次,同时给予低分子干预皮下注射给药,单次给药剂量为0.01ml/kg,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5天。合并基础疾病者针对性给药控制。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前后靶血管及心肌灌注水平评定:于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靶血管灌注水平及心肌灌注水平进行测定,分别采用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及 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进行评定。

1.3.2、临床诊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2]: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诊疗期间本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异常出血、心源性猝死、支架内血栓等。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靶血管及心肌灌注水平比较:PCI术前两组患者cTFC、TMPG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cTFC、TMPG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cTFC、TM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TFC、TMPG水平比较(帧 `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cTFC

TMPG

cTFC

TMPG

研究组/39

78.39±1.47

128.49±3.76

26.11±0.63

99.23±0.62

对照组/39

80.47±2.08

129.22±3.91

32.43±0.84

106.37±0.93

t

0.415

0.394

6.294

4.136

P

>0.05

>0.05

<0.05

<0.05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本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为20.5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

组别

心力衰竭

异常出血

心源性猝死

支架内血栓

总发生率

研究组/39

1(1.56)

1(1.56)

0(0.00)

0(0.00)

2(5.13)

对照组/39

3(7.69)

4(10.26)

1(1.56)

0(0.00)

8(20.51)

c2

6.592

P

<0.05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冠脉粥样硬化致使斑块破裂,导致凝血机制激活、血小板聚集,引发的心肌细胞急性缺血缺氧坏死[3-4],是一类致残及致死风险均较高的疾病,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是临床诊疗中治疗本病的常用且有效的方式,能够快速解除血管的闭塞,快速恢复心肌细胞的供血供氧[5],治疗有效率超90%,少部分患者会在PCI术中发生慢血流甚至无复流的情况,增加了心衰的风险,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增加心肌梗死的面积,严重影响手术及预后效果。尿激酶原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具有较好的溶栓作用,应用于PCI术中能够通过靶向给药增加血栓毗邻的药物浓度,提升溶栓的效果与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两组患者cTFC、TMPG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cTFC、TM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本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应用于急诊PCI手术能够提升靶血管及心肌灌注,安全性较高,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参考文献

[1]Li J,Li X,W ang Q,et al.China PCG.St-segm ent elevation m 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1(the china peace-retrospective 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ospital data[J].Lancet,2015,385:441-451.

[2]张红梅.经微导管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8):156-158.

[3]冯嘉旭,张卫泽,王海昌,等.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32(1):4-11.

[4]张义.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5例诊治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23):48-49.

[5]刘净敏,耿巍,田祥,等.经球囊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原对急性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疗效[J].临床荟萃,2016,31(11):1192-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