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 8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小儿病毒性脑炎 80例临床分析

包海峰

镇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镇赉 137300

摘要:病脑有逐年增多趋势,成为多发的神经系统疾患之一。其病原与多种病毒有关。由于病毒检测及免疫技术不能普遍应用,因此目前诊断标准主要依据排除法。有病毒感染症状,继之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和体征及有脑电图及/或脑脊液改变,并能除外其他脑部疾病,即可诊断本病。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脑活素又多种氨基酸及低分子肽组成,能透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神经细胞中改善脑代谢,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防止脑水肿,修复损伤的脑细胞。因此,诊断已经确立,应用越早越好,严重病例可用多个疗程。

关键词: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脑代谢、脑水肿

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是由于各种病毒引起的脑炎。现将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经治80例病脑做临床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个月至14岁,以3岁至6岁为最多,共49例占60.12%,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病情及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且有可比性。

二、诊断标准

根据重庆散发性脑炎座谈会为标准。本组病例特征有:(一)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年龄越小,急性起病越多。常有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史。多伴发热。(二)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及抽搐。(三)有广泛或局限性脑实质损害的症状或体征。(四)脑脊液正常或轻度蛋白和白细胞数量增加及脑脊液压力增高。(五)脑电图弥漫性慢波。(六)除外其他神经系统感染或脑病。

三、治疗方法

两组均以抗病毒、激素、降温、镇静、解痉、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神经细胞活化剂等综合治疗。另治疗组加用脑活素,<6岁,5ml/次,>6岁,10ml/次,每日一次,连用10~1天为一疗程。

四、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脑电图、脑脊液恢复正常。

好转:症状、体征改善、脑电图较前恢复。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或死亡。脑电图异常无改善。

五、治疗结果

恢复时间:治疗组最短5天,最长38天,平均15.2天。对照组最短5天,最长54天,平均21.8天。

疗效分析:治疗组痊愈35例,占87.5%,好转3例,占7.5%,未愈2例(其中死亡1例)占5%,对照组痊愈30例,占75%,好转6例,占15%,未愈4例(其中死亡1例)占1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恢复时间及疗效比较(P<0.01),均有明显差异。

六、讨论

(一)病脑有逐年增多趋势,成为多发的神经系统疾患之一。其病原与多种病毒有关。

(二)由于病毒检测及免疫技术不能普遍应用,因此目前诊断标准主要依据排除法。有病毒感染症状,继之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和体征及有脑电图及/或脑脊液改变,并能除外其他脑部疾病,即可诊断本病。本组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三)脑活素又多种氨基酸及低分子肽组成,能透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神经细胞中改善脑代谢,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防止脑水肿,修复损伤的脑细胞。因此,诊断已经确立,应用越早越好,严重病例可用多个疗程。

参考文献:

1.陈慧.早期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

2.李玉贤.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的早期干预及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484-1485

3.旷小军,谢立华,张洁.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患者的效果[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580-3581

4.杨芳.对病毒性脑炎后遗症患儿的康复护理介入[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51

5.孔慕贤.早期康复干预对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3,11(9):79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