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探查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腹股沟疝的诊断与探查技巧

台文章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211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的临床医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我院于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13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高频超声临床诊断资料。结果在所选取的病例中,这125名患者都是由高频彩超诊断出的病情为腹股沟疝,和手术结果相对比发现超声的诊断正确率为96%,即有125名患者诊断正确;有5名患者为误诊,误诊率为4%。和传统的外科手术前的普通B超诊断方法相比,高频超声的正确率较高,它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排除假阴性都较可靠,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显像清晰、操作简便、正确率高,而且还由于其无放射性可以重复检查,除此之外,儿童和老人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诊断。采用高频超声可以得到可靠的影像资料,因此值得在腹股沟疝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高频超声;腹股沟疝;诊断

腹股沟疝,也称为“疝气”,它是指在腹腔内脏器由于腹股沟区组织的缺失及薄弱而向体表凸显出,从而形成疝。股沟疝能得以诊断出是因为其通常以不同于其他肿块的形式出现。其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①仅出现在人体解剖结构相当薄弱的地方即疝门;②膨胀性咳嗽会刺激腹股沟疝使其发展为比较典型的肿块;③大多数的腹股沟疝肿块能回位到人腹腔而消失[1]。该文章研究分析了我院于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130例腹股沟疝患者通过高频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资料,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130例腹股沟疝患者通过高频超声诊断腹股沟疝的资料,其中男性为100例,女性为30例,年龄在2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岁。在患者的腹股沟区可以触及到的肿块大多数患者的肿块都能够随着体位的改变而移动,并且多数还伴有一定的疼痛感。有一部分的患者同时还存在腹痛、腹胀和肠梗塞阻等症状。

1.2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的Logiq7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振探头的频率为5.0到10.0MHz,肥胖患者则换用3.5到5.0MHz的频率。患者还需要仰卧位和站立位一起配合的Valsalva动作。在不同位置进行切面扫查,并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检查。观察内容有疝的大小、内容物、疝囊口的大小、体位变换后大小变化、是否存在流血现象以及是否与腹腔相通。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资料在进行处理时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并且对计数的数据进行了相应检验,P<0.05的时候才具有数学统计意义[2]

2结果

2.1在该组选取的130例病例中,有125名患者经高频超声诊断确诊为腹股沟疝,诊断正确率达到96%,其中有5名患者出现误诊,误诊率为4%,其中包含2名嵌顿疝患者,1名睾丸扭转患者以及2名隐睾患者。

2.2疝中的内容物由图像显示出来,我们可以看见内容物呈多样化、复杂化,它具有各种不同的图像。当疝的内容物为网膜的时候,我们发现大部分都是呈现出无包膜的强回声团,并且和疝囊具有一样的形态,在血流这块中没有任何明显异常的信号。对于嵌顿疝患者,我们发现他们的超声表现为多伴有透声性差的暗区,可以看见肠壁的结构,但是肠的形态比较固定,不能看见肠的蠕动,血流信号减少呈点及细线状[3]

2.3超声检查

在这130例患者超声诊断中,我们还发现双侧发病者有15例,单侧发病者有110例。具体表现形式为:在仰卧位或者是站立位并Valsalva动作后其超声表现在腹股沟区有不均匀的回声包块,大小在1.5cm到4.5cm之间,疝囊口的大小为0.6cm到1.5cm之间,且该包块都可以见到点、条状的血流信号。

3讨论

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股疝,斜疝最常发生,在腹股沟疝中占得比例高达90%左右,因此腹股沟疝被列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是直疝和股疝相对少见。最新的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较之前将腹股沟疝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腹股沟疝及股疝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都归纳到腹股沟疝的范围之内。症状不明显的腹股沟疝可以进行保守观察治疗,但是40%的股疝由于会发生嵌顿则需要进行急诊手术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当体征表现不典型时,临床上采用的检查及经验鉴别则会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从而后果不堪设想。男性的患病概率一般要比女性患病的概率大。手术治疗是最先考虑的治疗方式,所以早期及时发现病症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现自己的腹股区出现疼痛感时及时就医,于是可以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超声检查结果确定患者为腹股沟疝病例[4]

在该文章的研究中有125例患者确诊为腹股沟疝病例,2名患者为嵌顿疝,1名患者为睾丸扭转,还有2名患者为隐睾,双侧发病者有15例,单侧发病者有110例。在这130例患者的检查过程中部分需要站立位且同时做Valsalva动作(检查双下肢静脉、精索静脉是否反流),从而可以检查出原发病的时候是否还存在隐匿性腹股沟疝病变。有一位患者在检查泌尿系统的时候由于在检查肾脏时做长时间的Valsalva动作,从而出现偶然的腹股沟疝。有两位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患者在检查并没有检查到肿大淋巴结,然而要作为鉴别诊断的话,医护人员需要患者做Valsalva动作,并发现了腹股沟疝

[5]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发现,仰卧位和站立位并做Valsalva动作的话确诊率最高,站立位且平静呼吸的时候确诊率为90%,仰卧位且平静呼吸时确诊率为75%。这是由于腹腔内的压强逐渐的升高,从而使得疝内容物进入腹股沟区的概率逐渐增大。为了避免平卧位后,滑动性疝的假阴性,可嘱患者开始检查时保持站立姿势,惑坐于床沿。小儿家人抱站立检查。若未能明确诊断,可嘱患者吸气后闭气增加腹压,使肠系膜惑肠管下移。小儿配合差可让运动,腹压的变化以及疝内口原有的低位间隙,使疝内容物下移至腹股沟。平卧位后疝内容物回纳腹腔也可采用以上方法,利于超声阳性图片的捕捉。小儿偶尔在腹股沟会见一类梭形液性暗区,上方逐渐变细,似一线状无回声与腹腔相通,需注意鉴别是否为交通性疝。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具有显像清晰、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的特点,而且由于其具有无放射,可以进行重复检查,老年人和儿童都能够接受,同时也是术前术后腹股沟疝诊断准确率的保证。值得在临床医学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爽,黄子星,刘荣波.腹股沟疝和股疝的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12:1424-1427.

[2]贺友才. MSCT对腹股沟疝及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4,12:1766-1768.

[3]刘淑侠.高频彩超诊断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3:190.

[4]潘华山,匡楚龙,蔡云国,陈容,孙春梅.腹股沟疝和股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06:88-90.

[5]胡天平,郭吕.隐匿性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02: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