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韩磊 吴彦霖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75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6月本月儿科门诊收治的88例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痰液培养和核酸检测两种法对其痰液样本中病原菌进行检测,以痰液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判定核酸检查结果。在病原菌检测基础上对患儿进行用药治疗。治疗结果与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和痰液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病原菌诊断中K值为0.82,敏感度98.55%,特异度73.68%。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方便快捷,在呼吸道病原菌测定中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诊断 核酸检测 痰培养

目前,临床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多依据经验用药,尤其是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存在盲目性。病原菌鉴定基础上用药是改善患者预后关键。传统的细菌培养法虽具有较高准确性,但该方法耗时长,容易延误治疗。因此,临床不断探索新的病原菌诊断方法,以期更好的改善呼吸道感染患儿预后。本研究尝试采用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法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中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6月在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8例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3月~12岁;无药物过敏史;家属签署知情协议书。选择同期接受常规用药治疗的细菌性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孩28例、女孩22例;年龄(8.55±2.21)岁;病程1~7(3.05±0.84)d。观察组男孩49例、女孩39例;年龄(8.73±2.18)岁;病程1~7(3.32±0.81)d。两组患儿基线资料间差异不显著(P>0.05)。

研究方法

痰液样本采集 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采集。患儿均使用凉白开漱口或牙刷清洁口腔,采用专业吸痰器从患儿下呼吸道深部吸取痰液2份(晨痰最佳),去除吐出或咳出的不合格痰液。1份2h内进行细菌培养,1份用于核酸鉴定。⑴痰液培养法 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上述痰液样本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上,35℃恒温箱孵化培养24h,挑去培养平板中的优势菌群上机进行病原菌鉴定。培养平板由河南安图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细菌鉴定采用梅里埃VITEK-compact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⑵病原菌核酸检测法 采用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步骤:痰液样本中核酸提取、加样、扩增、结果判读。原理:采用65℃恒温扩增技术,在具有链置换功能的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反应;荧光染料渗入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实时荧光检测,扩增产生的阳性样品会形成S形扩增曲线,同步完成对靶基因的扩增检测。

结果判读及临床治疗 痰培养结果作为判读金标准,判读核酸检测结果。在上述病原菌培养基础上,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对患儿进行合理用药治疗。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病原菌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观察两组用药5d的临床效果,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缓解和治愈时间。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及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法,K≥0.75为一致性较好、<0.40为不理想。组间临床效果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平。

2结 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鉴定结果比较 采集88例患儿痰液样本,以痰液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得出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试剂盒测定敏感度98.55%(68/69),特异度73.68%(14/19)。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检验结果为Kappa值为0.82,即两种检测方法在下呼吸道病原菌鉴别中具有较好一致性。5例痰液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细菌培养显示阴性,分别是2例肺炎链球菌、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痰培养为流感嗜血杆菌,但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表1 两种检测方法鉴定结果比较(例)

核酸检测

痰液培养法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68

5

73

阴性(-)

1

14

15

69

19

88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5d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症状缓解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组别

n

有效例数[例(%)]

症状缓解时间(h)

治愈时间(d)

对照组

50

34(68.00)

92.77±21.53

10.86±2.85

观察组

69

65(94.20)

70.33±18.65

7.69±3.05

x2/t

14.236

26.037

10.311

P

<0.01

<0.01

<0.01

3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由感染、过敏、理化等因素诱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属于儿科高发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目前,临床上可供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选择的抗生素种类繁多,耐药菌株亦日益增多,抗生素的乱用滥用导致抗药菌株日益增加。明确感染病原菌基础上有效选择抗生素对于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治疗成本具有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病原菌培养存在培养检测周期长、主观性强、阳性率低等缺点。新一代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是一种直接测定样本DNA进行病原菌菌种鉴定的分子诊断技术,可在2h内完成13种常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比传统细菌培养法快6~240倍。该检测技术中除核酸提取外,后续工作均在全自动分析仪中进行,最低可获得500个拷贝/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1]。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结果与痰液培养具有较好一致性,敏感度98.55%,特异度达73.68%。该结果与吴晓睛等研究结果相似[2]。在病原菌测定基础上合理用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症状缓解及痊愈时间明显缩短。表明,病原菌诊断基础上合理选择用药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开展病原菌核酸检测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柳宏波, 李爱敏. 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在儿童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24):158-159.

[2]吴晓睛, 汪东, 薛文静, 等. 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与痰培养在临床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