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内瘘的保护及注意事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血液透析中内瘘的保护及注意事项

肖秋景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成都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血液透析治疗。而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应具备质量达标的血管通路,也就是动静脉内瘘,进而获取充足血流量,增强透析疗效。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讲,动静脉内瘘十分关键,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能够使内瘘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那么,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该如何保护内瘘,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 何为血液透析与内瘘?

所谓的血液透析,也被称作人工肾,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替代方法。动静脉内瘘一般常用于血液透析临床治疗中,内瘘血管可以为血液透析的临床治疗提供所需血液,是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使得透析治疗获得必要保障。借助内瘘这一血管通路,使动脉血向静脉流转,致使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提高了压力而出现血管扩张。长此以往,动脉化血管会逐渐粗大,使得透析穿刺的难度下降,方便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能够长期使用。

2 血液透析中保护内瘘的方法有哪些?

在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对内瘘的使用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但在使用内瘘期间,很容易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出现被损坏或者是闭塞等情况。所以,患者在使用内瘘期间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方法:

第一,科学选择内瘘穿刺时机。患者接受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治疗后,需在6-8周以后,在静脉血管扩张且血管壁增厚,可以提供充足血流量以后才能够认定瘘管成熟。待内瘘成熟且动静脉分流以后,即可发现静脉血管出现隆起。此时,即可选择最佳使用时间,若过早对内瘘进行使用,很容易使血管出现纤维化发展,且管腔狭窄,直接影响内瘘使用的寿命。

第二,开展准备工作。在内瘘穿刺之前,应叮嘱患者使用肥皂水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清洗。在穿刺过程中,应根据无菌操作的具体要求完成,将进针点当作中心,以环形方向完成皮肤的消毒工作,一般直径超过5厘米。一旦发生内瘘感染,很容易导致其功能丧失,甚至还会发生败血症,增加血液透析死亡的几率。

第三,合理掌握内瘘穿刺方法。在内瘘穿刺中,应与患者的血管状况有效结合,确定相应的穿刺方法。若是老年患者,其自身皮肤弹性较差且管壁较硬,容易出现滑动,穿破的几率也较高,因而在内瘘穿刺的时候要选择使用斜刺的方法。而针对年轻患者,其皮肤弹性良好且肌紧张度较高,因而可选用直刺方法。为保证血管上的穿刺点分布均匀,保证血管整体呈现轻度扩张,规避狭窄问题发生,一般可采用绳梯式的穿刺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允许在吻合口亦或是静脉瓣周边选择动静脉穿刺,以免出现血肿的情况。另外,动脉穿刺点与吻合口的距离需超过3厘米,而静脉和动脉的穿刺点距离要超过10厘米。要求各穿刺点间距控制在1-2厘米之间,尽量不选择同一点反复进行穿刺,以免引发假性动脉瘤。为此,要对穿刺的部位进行交替使用。

第四,透析期间对内瘘进行保护。在患者接受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应确保内瘘一侧肢体的清洁性与干燥性,坚决不允许选择内瘘血管进行静脉注射亦或是静脉输液,以免发生静脉炎。与此同时,不允许在内瘘一侧的肢体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也不能抽血。在患者睡眠期间,不应将内瘘侧的手臂当做枕头,在日常生活中,所穿衣服的袖口不应过紧。患者可以选择佩戴护腕的方式,对内瘘吻合口加以保护,同时提示患者尽量规避使用患肢干重活或者是提拿重物,以免对血管造成损伤。完成血液透析以后的一天,即可使用热毛巾对穿刺部位进行湿敷处理,并涂抹软膏加以按摩,每天按摩2-3次即可,使得穿刺的疤痕与血管得以软化。

第五,透析治疗保护。在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可以对内瘘进行必要地保护。如果按压不合理,很容易出现皮下血肿的情况,导致血管受到严重损伤,甚至还会出现血管硬化的情况,致使周边组织发生纤维化或者是发生血栓,增加内瘘闭塞的发生率。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选择松紧带将无菌小纱布卷固定好,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而具体的压迫力度标准则应在穿刺点不出血且可以感受搏动为最佳。通常情况下,对穿刺部位的按压时间在15-20分钟之间,直到不渗血即可停止按压。但要强调松紧度,若过松会出现针眼渗血的问题,若过紧则会导致局部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

3 血液透析中使用内瘘有哪些注意事项?

将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中,为避免引发并发症,我们应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第一,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宣传教育与心理护理工作,重点阐述内瘘的重要性。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合理采用配合方式,使得患者的恐惧心理得以消除,并且积极面对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内瘘的波动状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问题要向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汇报。

第二,在患者的内瘘侧血管上,不允许展开非HD性穿刺、注射与采血等操作,也不应开展血压测量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血压测量的过程中,袖带过紧,容易导致内瘘受到损伤,进而形成血栓。

第三,如果出现内瘘感染的情况,应选择使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随后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皮肤周边部位消毒处理。在患处涂抹红霉素软膏,并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好,需要每天更换一次药物。

第四,完成手术治疗后,待内瘘成熟之前,若出现渗血情况,应将无菌纱布叠成小方块放置在局部并加压处理,保证力度适中,以免受压力过大影响而出现血管闭塞的问题。在完成造瘘后,为避免出现血栓,需在术后口服使用复方丹参片,每次服用两片,每天服用三次,对血管的扩张情况与动脉波动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

第五,内瘘使用时间不应过早,一般在4-6周以后,需在其完全成熟以后使用,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与老年患者。在内瘘成熟后,应尽可能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尽量避免损伤内瘘血管或者是出现局部渗血的情况而压迫血管。另外,在首次透析穿刺的时候,应选用细穿刺针,并安排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强穿刺技术的护士。最初应尽量控制血流量,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可改用大针进行穿刺处理,使血流量提高。

由此可见,对于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讲,动静脉内瘘是安全性最高且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血管通路类型。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透析患者仍要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护与保养措施,有效降低内瘘管出现闭塞的情况,使得内瘘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