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

胡良梅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妊高症是临床上妇产科常见妊娠疾病,全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在产妇妊娠20周左右,发病原因是由于产妇高血压导致全身小动脉持续性痉挛,造成全身性的水肿和电解质失衡,进而影响到周身器官的正常运作,即使经过提前治疗和预防,产妇也极易出现胎盘缺血导致胎儿缺血缺氧死亡或者产妇产后严重出血症状,对母体和胎儿都均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

产妇产后出血分为两种,一种是胎儿分娩后1-2小时内即出血,并在产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ml,一种是胎儿分娩24小时后子宫出现出血状态,这两种出血都可能是与患者的子宫收缩不佳或软产道撕伤等原因相关。

而子宫宫缩与产妇的生产前的精神状态、预先治疗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对产妇产后的出血护理需要从这两方面进行。

在进行护理前,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以及相关的生命指征进行监控,在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情况下服用降压药物,并明确告诉孕妇药物对胎儿无影响,避免孕妇因为自身感觉较好,为了胎儿发育不受影响而选择不服用药物,对于依然不愿意服用药物的孕妇,护理人员可以为其详细讲述孕妇本身与胎儿在服药后的相互联系。对于孕妇可能出现的恐惧慌张情绪,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可以在其家属带领下进行踏青,郊游等舒缓身心的活动,减轻孕妇的压力,放松孕妇的心情,若其依然存在心理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以再次与孕妇进行沟通,并分析其心理情绪具体症结所在,再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

另外在生活饮食方面,医护人员及产妇家属应当尽早为产妇制作高蛋白、多纤维、多维生素、多微量元素的食品,在补充产妇所需要的营养同时,降低产妇的血压,另外由于产妇会持续性的小动脉痉挛,导致周身水肿和电解质失衡,为产妇准备的食物里应当低钠少盐,避免加剧产妇体内电解质失衡。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妊高症相关知识培训,在孕育期间,尽量让产妇处于自身熟悉的环境或者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在产妇休息时,家属一定要在旁陪伴,增加产妇的安全感。采用这些措施以稳定产妇的产前心理情绪和保证产前身体素质,减少产前心理因素和身体因素对产后出血量造成的影响。

在产妇分娩后1-2小时内将其留在产房进行观察,若2小时内未出现出血症状再将产妇送入无菌病房继续观察,产妇家属必须经过全身消毒方可进入病房陪伴产妇,根据产妇情况决定为其准备静滴营养物质还是食用流质食物,并对产妇进行血压监控,若非剖腹产产妇,则可以在腹部进行重力按摩,帮助进行宫缩运动,减少疼痛。

在产妇生产后,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对产妇的子宫出血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每次出血量进行对比,若产妇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则继续正常的护理,若产妇出现流血量异常,则应立即为产妇进行检查,对产妇进行盆腹腔、后腰处、子宫腹部相对位置进行按摩。

在产妇各项指标均已有了恢复趋势后,经医生检查批准,护理人员和产妇家属帮助产妇进行一些恢复运动训练,采用慢蹲、慢起、扶墙慢走、缓慢上下楼等方式进行下肢功能恢复,训练量和训练时间循序渐进的增加。饮食方面保持与产前一致,增加一些肉蛋奶等蛋白食物。

心理护理则需要贯穿产妇的整个生育过程,在产妇分娩清醒后,需要及时的联合其家属进行沟通,在婴儿健康的情况下可以让产妇清醒后立即和婴儿见面,若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在立即救治的同时,需要告诉产妇病症的具体情况,避免产妇因为流血产生的惊慌情绪,导致因为紧张过度再次加重出血症状。

妊高症会增加产妇分娩时的危险性,并且在产后也会导致产妇出血概率增加,即使经过治疗,产妇也有较高的概率出现产后抑郁焦虑症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病情足够的心理情绪舒解和药物食物方面的帮助,针对性的对产妇宫缩无力的症状进行解决,才能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概率,缩短产妇的恢复时间,帮助其早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