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液污染导致护士手卫生监测不合格的报道

/ 1

洗手液污染导致护士手卫生监测不合格的报道

王剑 肖太玲

北京老年医院 100095

WS/T 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从洗手设备到如何洗手与监测,都进行了明确要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简

称院感科)负责监测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采样及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进行,现将一次洗手液污染导致护士手卫生不合格的监测报道如下。

监测情况:2018年某月,院感对医院综合门诊的注射室、抽血室、治疗室、换药室的当班护士8人分别进行手卫生监测,结果:换药室护士(A1、A2)两人洗手不合格,菌落总数分别是30.1cfu/cm2、28.2cfu/cm2,其它室的均合格。为查找原因,收到结果的次日,针对换药室该护士(A1、A2)进行第二次手卫生监测,及致病菌培养,结果:两位护士手菌落计数分别为172 cfu/cm2、200 cfu/cm2,并存在致病菌肠杆科细菌。鉴于换药室两次的监测情况,进行第三次监测,不仅针对换药室护士(A1、A2),扩大范围到干纸巾与流动水,结果:护士A1手菌落计数170cfu/cm2,护士A2手菌落计数150cfu/cm2,两人洗手后采样结果仍培养出肠杆科细菌;干纸巾与流动水均无细菌生长。第四次监测,换药室护士(A1、A2)、院感科护士(B1、B2),输液室护士(C1、C2),选择换药室与输液室护士手卫生比对,及两室洗手液采样作对比,结果: A1护士手菌落计数为5 cfu/cm2并存在肠杆科细菌,A2护士手菌落计数为21cfu/cm2也存在肠杆科细菌,洗手液为3×105 cfu/ml并存在肠杆科细菌;(B1、B2)、(C1、C2)护士手菌落计数均为无细菌成长,以及其使用洗手液细菌培养结果均为无细菌成长。

讨论:本次换药室护士手卫生不合格的直接原因是洗手液污染,间接原因是洗手后没做到彻底冲洗干净。

日常洗手的中多数关注洗的是否到位,到冲的环节有可能一带而过,如此依然可致部分细菌停留在手上,致使菌落计数超标,乃至存在致病菌。洗手液虽然有抗菌出成分,存放上优于普通肥皂,又有护肤元素,可恰是这护肤元素使得它在冲洗上略与肥皂,如若冲洗不到位会降低洗手的效果。本次监测就是实例。

结论:①使用洗手液洗手后必须彻底冲洗干净留在手上的残液。②洗手液不是频繁、每天使用的,尤其是长假过后,使用前要挤出与空气接触部分,减少污染环节,保障洗手质量。③打开洗手液后,尽可能短期内使用,防止洗手液污染。

规范洗手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洗手细节决定洗手结果,加强手卫监测是保障洗手质量的环节。

作者简介:王剑。1993.04,女,北京大兴,专科,护师,医院感染检测——护士洗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