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护理程序在创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研究护理程序在创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杨涛 邓茹月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程序在创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共计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护理程序措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优,且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采取护理程序措施,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程序;创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

创伤性血气胸是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情变化较快,致死、致残率较高,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应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对疾病的控制以及存活率有积极影响。护理程序鼠疫系统化的护理工作主要包含评估、诊断等措施[1]。此项研究通过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护理手段的探讨,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护理程序在创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共计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从19岁至75岁,平均年龄(48.91±4.3)岁;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从20岁至76岁,平均年龄(49.24±4.1)岁。此项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同意书,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护理程序措施。(1)快速评估:评估是护理工作较为重要的一环,对患者进行系统化信息采集。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应的基础检查并予以记录,医护人员协助医生对患者腹腔予以诊断,进行相应的B超、CT检查,评估患者血气胸的情况。在对患者病情予以评估时,询问患者基本症状,按照患者的基础描述,对其身体予以基础观察。(2)诊断:根据患者地基础资料,医生进行临床诊断,予以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护理工作,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对其心理情绪进行评估,考虑患者并发症、疾病预后等因素定制护理方案。(3)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基本要求,以患者舒适、健康等角度出发进行方案设计。首先应该以患者疾病情况、心理状况等明确护理的基本目标;针对护理的基本情况予以针对性实施。(4)方案的实施:首先给予静脉留置穿刺,静脉通道两条为宜,确保输液的顺畅,避免出现堵塞,严格按照医生嘱咐进行相应的用药治疗;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予以呼吸支撑,适当给予吸氧操作,对患者口腔痰液等予以清理,给予血压、血氧等基础检查;针对中等或者大量血胸患者,采取闭式腹腔引流治疗,针对活动性出血血胸患者。检查其止血状况,对血块予以及时的清理,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5)手术准备:采集患者血液、做好相应的导尿工作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6)病情观察:时刻关注患者的基本情况,比如呼吸、气促等,若是患者脉搏增加,血压降低;腹腔闭式引流血量超过200ml/h;输血血压并没有改善等均是活动性出血的状况。(7)基础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引导患者进行呼吸、排痰等操作[2]。(8)心理护理:患者普遍会有焦虑、紧张等情绪产生,医护人员应该多和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状况,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9)评价: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护理的目标,对护理过程予以评估,针对不足的方面予以改善,让护理程序能够循环展开。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抢救成功率。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有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根据医院自制满意度评分表,百分制,满意:高于80分;较为满意:60-80分;不满意:低于60分。

1.4统计学方法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P20.0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抢救成功率

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抢救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抢救成功率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抢救成功率

对照组

40

38.11±3.09

35.94±0.82

28(70.0)

研究组

40

30.23±1.15

29.61±1.14

38(95.0)

x2

15.116

28.509

21.645

p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

组别

满意

较为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n=40)

19(47.5)

12(30.0)

9(22.5)

31(77.5)

研究组(n=40)

25(62.5)

14(35.0)

1(2.5)

39(97.5)

x2

18.286

p

0.000

3讨论

近年来,创伤性血气胸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病情相对而言较为复杂,而针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给予积极、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抢救有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并发症出现,提高存活率。护理程序是针对诊断、计划、实施以及评价等环节,系统化的展开的新型护理系统。目前,针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护理干预普遍采取护理程序予以实施,经过诊断、方案的设计等进行相应的抢救工作,并且给予相应的护理评价,尽可能降低了患者抢救的时间,提高治疗的存活率。创伤性血气胸创伤较大,发病较急。通过展开急救护理,以小组为单位,为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建立绿色通道,整个护理过程无缝衔接,护理全面系统化。另外,还需要着重医护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护理过程中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实时的予以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采取护理程序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沈宇. 护理程序在创伤性血气胸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46):78.

熊美群. 院前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11):115-116.

通讯作者:邓茹月,护师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邮箱:4296864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