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6年大竹县蝇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 2

2009-2016年大竹县蝇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代红英陈真华谢林波

大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竹635100

【摘要】目的通过监测,分析大竹县城区蝇类构成及蝇密度消长情况,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消除疾病传播媒介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蝇笼法进行蝇密度监测,对监测的数据使用ExcelWPS和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捕获成蝇3947只,平均蝇密度为14.10只/笼,发现蝇种11类。蝇密度8、9月达到高峰,6~9月维持在较高水平。各生境蝇密度以农贸市场为高。结论大竹县城区蝇类种群丰富,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和家蝇。全年蝇密度消长趋势呈单峰曲线。

【关键词】蝇密度;监测;种类构成、季节消长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monitoringandanalysisdazhucountycitycomposingandebbandflowofthedensityofflies,fliestoprotectpeople'shealth,toprovidereliablescientificbasisfordiseasemediawork.Approachthefliesdensitymonitoringmethodwithflycage,themonitoringdatausingExcelWPSandSPSS19.0for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total3947flies,fliesonaveragedensityof14.10only/cage,foundthatfly11class.ReachedapeakfliesdensityinAugustorSeptember,6-9monthstomaintainatahighlevel.Thehighhabitatfliesdensityforthefarmer'smarket.conclusionRichdazhucountycityfliesspecies,dominantspeciesformercerizinggreenfliesandhousefly.Throughouttheyearfliesdensitygrowthtrendsshowunimodalcurve.

Keywords:flydensity;Monitoring;Thespeciescomposition,growthanddeclineoftheseason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温度14.7°C-17.6°C,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76-1270毫米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春季多寒潮低温天气,夏季多伏旱和洪涝、大风、冰雹,秋季多连绵雨。适宜鼠、蚊、蟑螂、蝇等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蝇类是重要的媒介生物之一,可携带并传播多种传染病,更是反映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开展蝇类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大竹县蝇类种群构成及密度消长趋势,为蝇的控制及相关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试行)》和《四川省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2009-2016年对大竹县城区开展了蝇密度监测工作,现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监测点的确定以全国监测方案为依据,结合我县的实际,在城区(东门、西门、北门)共设置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居民区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中旬监测一次,以4-10月为1监测周期。

1.2监测方法采用诱蝇笼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以糖醋为诱饵。从上午9~10时布放至下午3~4时收回,连续诱集6h。所捕获蝇类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1]。

2结果

2.1种群构成2009-2016年共捕获蝇类11种3947只,平均密度14.10只/笼(单位以下同)。从捕获蝇数量来看,丝光绿蝇和家蝇数量最多,分别占33.41%、26.37%,其次是棕尾黑麻蝇、市蝇,占11.93%、8.68%。(表1)。不同年度蝇种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6,P>0.05)[2]。

表1大竹县2009-2016年捕获蝇种类及数量

2.2蝇类密度比较

2.2.1总体密度比较2009-2016年大竹县捕获蝇类的总平均密度为14.10只/笼,各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0.37、19.09、10.37、18.09、15.77、12.57、10.26和6.26只/笼。2009年蝇密度最高,其次是2010年;捕获蝇密度逐年呈下降趋势。各蝇种平均密度由高到低分别是丝光绿蝇4.66只/笼,家蝇3.67只/笼,棕尾别麻蝇1.72只/笼,市蝇1.20只/笼,铜绿蝇0.91只/笼,黑尾别麻蝇0.67只/笼,大头金蝇0.47只/笼,亮绿蝇0.46只/笼,厩腐蝇0.18只/笼、红头丽蝇0.08只/笼、巨尾阿丽蝇0.08只/笼。

2.2.2不同生境中蝇类密度比较2009-2016年不同生境中蝇类密度比较发现,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次是餐饮外环境和绿化带,居民区蝇密度最低。不同生境中蝇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38,P>0.05)(表2、图1)[3]。

表22009-2016年不同生境蝇密度分布一览表

图12009-2016年不同生境蝇类密度比较

2.3季节消长趋势分析2009年-2016年每年4月开始捕捉到蝇类,8、9月达到最高峰,之后随之下降,从全年的消长趋势看,总趋势呈现单峰曲线型(图2)。所捕获的优势蝇种,所有蝇种均出现单峰型曲线;丝光绿蝇、家蝇等均于9月出现最高峰,铜绿蝇于7月出现高峰,大头金蝇于8月出现高峰(图3)[4]。

图3主要蝇种季节消长趋势

3结论

2009-2016年监测共捕获成蝇11种,共计3947只,平均密度为14.10只/笼。从2009-2016年监测资料分析,大竹县城区主要蝇种有丝光绿蝇、家蝇、棕尾别麻蝇、市蝇、铜绿蝇、亮绿蝇、大头金蝇、黑尾别麻蝇、厩腐蝇、红头丽蝇、巨尾阿丽蝇,其中丝光绿蝇和家蝇为优势蝇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3.41%、26.37%。丝光绿蝇和家蝇在各年均为优势种;各蝇种密度2009年-2011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出现反弹现象,之后又逐年下降,2016年最低,这与2011年大竹县建省级卫生县城审核通过后,爱国卫生工作有所松懈有关,2014年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后,又加大了环境治理及灭蝇活动。

气温是影响蝇类活动和密度的重要环境因素,本地区蝇类孳生繁殖时间多在6-9月,8、9月蝇密度达到最高峰。提示蝇类控制要与其季节消长结合,根据这一消长规律,加强夏秋季节的灭蝇、防蝇工作,降低蝇密度水平[3]。

监测发现,不同生境的蝇类分布差别显著,大竹县城区蝇类生境分布中农贸市场明显高于其他环境。蝇类是传播伤寒、痢疾、霍乱等多种疾病的媒介,蝇类在农贸市场高密度存在大大增加了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可能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环境防治为主,重点清除蝇类孳生地,降低蝇密度,控制传染病发生与流行[5]。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2005.

[2]徐勇,刘鹃,于雪岚.2011-2013年内江市蝇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5,31(3):298-300.

[3]刘芳芳,孙佩龙,周大宇,张振,毛玲玲.2008-2015年锦州市蝇类监测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22(5):470-473.

[4]唐振强,刘吉起,郭祥树,赵奇.2008-2011年河南省蝇类密度监测及季节消长情况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19(2):132-134.

[5]陈松,曾帆,李红,杜美然.2012年达州市城区蝇密度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8):649-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