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患者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运动神经元患者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

张仁青吴炳华史广玲

南京脑科医院ICU210029

【摘要】:目的对运动神经元患者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医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10例患有神经元疾病的患者。本院均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服务,即强化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环境管理、做好卫生管理、呼吸机管理、气道护理、并留取患者的痰样作标本培养。结果10例患者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给予精细化护理后,至今有8例患者存活,有2例患者因受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在分别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个月和6个月后去世。结论对神经元患者气管切开后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并显著提升其社会生存质量。

【关键字】运动神经元;气管切开;气道护理

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对患者脊髓眼角膜、脑部运动神经元进行选择性侵入的变性疾病[1,2]。疾病的具体表现在患者受力部位的肌无力、肌萎缩以及椎体受损等方面,通常状况下,患者的感觉功能不受侵犯。本文针对10例神经元患者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在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过程中,能够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其具体治疗情况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之间,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例运动神经元受损伤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处于51~68岁之间。上述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确诊后诊断为神经元疾病。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在3~6个月。

2护理方法

2.1加强病房环境管理。确保病房中空气流通。病房内每天至少两次紫外线的消毒处理,病室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湿度约为60%左右。

2.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呼吸机管理和气道护理。呼吸机管路现今为一次性管路,如污染随时更换。护士需及时清理呼吸机管路积水和集水杯冷凝水,防止进入湿化器或者呼吸道中发生感染[3]。吸痰管为一次性使用,口鼻腔和气道不可交替使用,避免交叉感染,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湿化罐需加入无菌蒸馏水,但不能用生理盐水代替,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沉淀现象。另外,湿化罐内的湿化液,需要每天更换并保持无菌。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耐心对其介绍呼吸机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3湿化护理。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因此气道湿化十分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应随时密切关注湿化罐内的湿化水水温情况,一般加温湿化器温度应设置在32~34℃[4]。

2.4雾化吸入的护理。对于呼吸机与雾化器的管道接入务必保持直立,切勿倾斜,防止发生药液泄漏事件。随时关注患者,按需吸痰。

2.5正确留取患者的痰样培养标本。神经元患者当气管切开后,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要想保证患者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必须对患者的痰液进行定期的采集并且培养标本,然后进行反复的药物过敏试验以达到对症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目的。

2.6气囊压力的管理。为防止气囊压力不稳导致气管粘膜损伤,需定时监测气囊压力。保持气囊压力在25cmh2o~35cmh2o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气管-食管瘘及拔除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2.7做好口腔护理和气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周边皮肤的干燥,气管切口周围的分泌物是其感染源,需每六小时用碘伏消毒气管切开处及周边,并更换气切纱布敷料,一旦敷料出现污染时需要及时更换。做好口腔护理,防治口腔和肺部感染,每6h一次[5.6]。

此外,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为防止误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采用半卧位的方式抬高床头30~45°时要做好管道的保护,防止由于体位变化导致导管偏移,引起气道受压或者气道密实性不强的问题。同时,还可通过多频振动治疗等振动肺部痰液,以便更好的排出痰液。

二、讨论

总之,神经元疾病是一种一系列的主要以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改变为突出症状,其具体表现为患者发生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当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时,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为患者引流痰液,保持气道畅通及湿润,将感染控制在萌芽状态,使患者的呼吸困难得到缓解[7.8]。目前,临床中为了减轻患者的治疗产生费用,在各项指标和生命体征平稳后,建议转至社区医院使用呼吸机来维持,在此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护理方法,做好饮食、运动、营养管理、皮肤护理,适当的进行功能锻炼,必要时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争取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提升,生命可以得到延长[9]。

参考文献

[1]石娟,徐海燕,方美,etal.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J].贵州医药,2018,42(6).

[2]张琳.颅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呼吸机的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4):12571-12572.

[3]华秀琴.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对脑出血呼吸机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2):49-51.

[4]于雷,段娜.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0).

[5]邓慧.4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3).

[6]温丽芳.有毒气体中毒并发ARDS行气管切开联合机械通气的护理[J].家庭医药,2017(2).

[7]王青,朱帅俊,翁钦永,eta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行氦-氧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50-353.

[8]倪芳,吴苏瓅.基于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人工气道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01):78-80.

[9]邹月,俞芳芳.综合气道管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1):2283-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