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养性吸吮在改善早产儿喂养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非营养性吸吮在改善早产儿喂养中的效果评价

张艳花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516001

摘要:现阶段所进行的非营养性吸吮,其实是指对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早产儿,运用胃管喂养时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早产儿由于其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因此肠胃功能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这是运用无孔橡皮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能帮助早产儿胃肠道激素增高,从而增强早产儿的消化能力。基于此笔者对非营养性吸吮在改善早产儿喂养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本院2018年1月-10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72例需要胃管喂食的早产儿进行观察,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非营养吸吮进行干预,刺激早产儿胃肠道生长发育的成熟,以此来获取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改善早产儿;喂养;效果评价

引言:早产儿指的是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活体婴儿,由于婴儿还未足月,器官功能与适应功能比较弱,早期进行有效的喂养可以促进早产儿的再发育。因此笔者为研究哪一种喂养方法更有利于早产儿再发育。通过对我院一年来早产儿护理方式对比,一种是常规的喂养护理措施,另一种是非营养性吸吮的护理措施,笔者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产儿的非营养性吸吮,在一定程度上能缩短早产儿的喂养过度实践,促使喂养效率的提升,能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运用。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10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72例早产儿,这72例早产儿中胎龄在28~34周,体质量:1200~2000g,并排除具有消化道畸形、新生儿窒息、严重感染、严重酸中毒、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且进入选病例均进行胃管喂养,随机将72例早产儿范围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孕周、出生体制量、开奶实践、病情严重程度等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在临床比较相关资料如下表1所示。

1.2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医生医嘱下,鼻饲使用同一种配方的早产儿奶,开奶量为1-2ml.kg-1.次-1,每天每次增加1-2ml的量。同时在使用之前需要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与液量,胃肠喂养所缺少的营养则由静脉营养补充。当患儿肠道营养达到419KJ.kg-1.d-1时停用静脉营养注射,这是因为患儿全肠道营养达到健康标准,而对照组只需要进行单纯的胃管喂养,实验组在胃管喂养的基础上,增加吸吮无孔橡皮奶头10分钟,8次/d。

1.3观察指标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进行中需要定时对鼻饲奶量、有无呕吐及腹胀情况、每次鼻饲前测胃参与奶量。如若在喂养过程中患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是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内残余奶量超过上次喂养奶量三分之一;胃残留量被胆汁污染;胃内有咖啡样物;呼吸暂停号或者是心动过缓发生率有明显增加,低于80次/分钟。记录两组患儿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睡眠时间、喂养不耐受人数。

1.4数据处理

这次数据统计中笔者采用的是SPSS13.0统计软件,并在统计中利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应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X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儿完全达到肠道喂养的时间较短,并且此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能较早自己进行吸吮进奶,同时吸吮有力,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比较早,睡眠时间较长,喂养不耐受例数出现较少,详细的指标结果数据如下表2所示。

三、讨论

早产儿在治疗中想要获取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满足营养需求并促进生长发育,就需要采用肠道内营养与肠道外营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肠道外营养主要是为降低早场而病死率,如若静脉营养连续两周以上进行,肠道会缺少食物刺激,从而减少胃肠激素的分泌,熬制肠黏膜绒毛变短,酶活性逐渐下降,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儿胃肠道结构与功能的丧失[1]。随着医疗条件的提升,现阶段针对早产儿有肠道外的营养摄入方式,但是由于价格偏高,因此普及程度不高,一般用作辅助手段。在治疗中胎龄地域32~34周的早产儿由于吸吮能力比较弱,可采用胃管饲养方法,管饲中第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度过经口喂养到吸吮功能成熟,一般来说早产儿自主进行吸吮与吞咽需要到34~36周,在这之前喂养极其容易引发早产儿的误吸与呼吸暂停情况。由此可见非营养性吸吮能良好的帮助早产儿吸吮,通过协助手段实现早产儿吸吮与吞咽功能的成熟,帮助早产儿胃排空,更加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上述的手段还可以实现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提升,从而减少还死刑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现象,要解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非营养性吸吮,在采用中可与微量喂养及微观喂养进行;第二,胃管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等等;第三,鼻饲喂养,并且让早产儿使用橡皮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的促进早产儿胃肠道激素的提升,帮助早产儿建立更加强大的消化系统,最终实现肠道喂养耐受性的提升[2]。

参考文献:

[1]赵珺,张楠.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体位管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70-71.

[2]成丽琼.非营养性吸吮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