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观察

黄华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中医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感染控制)和对照组(常规感染控制),30例/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液与反渗水的检测情况优于对照组,感染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控制血液透析室感染中具有效果,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有效管理办法。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血液透析室;感染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措施,对拯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液透析室侵入性操作多,加之患者免疫力低下,使透析室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1]。而医院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其经济负担,更对患者生命安全有重大威胁。如何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使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保障,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效果,对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展开研究,寻求更优的感控方法。

1基线资料和治疗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收集60例),所选时间属于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这两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30例。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20:10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8岁,下限值34岁,年龄平均值(55.43±2.17)岁。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21:9例;年龄范围上限值:77岁,下限值35岁,年龄平均值(55.21±2.02)岁。

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本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见下:

①环境管理:血液透析室的布局须符合国家卫计委2010年版SOP标准与要求。血液透析室要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每日定时进行消毒,注意室内的清洁、通风、整齐。地面、桌椅及水池用清水擦洗,有污染时随时擦拭,保持清洁。

②规范操作:手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感染的菌群主要是手污染的细菌。部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因此要加强其手卫生知识,规范洗手流程及细节,配备洗手设施及消毒剂;其次,上机采用密闭性预冲管路,将废液排入无菌密闭的废液袋中,下机回血采用密闭的生理盐水,隔绝空气,避免污染,预防内瘘感染的发生。

③改善质量控制体系(配液工与工程师的感控培训、设备的定期消毒、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小组,制定相关的制度、流程,加强其培训,使其医护人员熟知血液透析室感控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做到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且妥善解决问题;对清洁人员进行废物分类和管理的相关培训,使其掌握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及处置等基本知识。同时,加强对患者护理效果的检查及对清洁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下来,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

④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根据患者特点,感控小组从多个方面制定相关健康教育计划。例如,引导患者科学饮食,注重营养均衡,少食多餐;指导患者如何保护穿刺点的皮肤及内瘘的维护等。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教育,使其掌握感控的相关知识,具有预防感染的自觉性。

对照组:本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常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常规的环境与设备的清洁消毒、规范性的操作、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透析液与反渗水的检测情况及感染相关护理不良事件——交叉感染、经皮静脉插管感染、内瘘感染等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血液透析室的细菌培养及内毒素的均数,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两组有关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透析液与反渗水的检测情况

通过观察两组透析液和反渗水检测情况可知,观察组血液透析室的透析液和反渗水的细菌培养及内毒素的检测结果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血液透析是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机制完成的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为侵入性治疗方式。随着这种治疗方式的大量使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使血液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于其他病患。因此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医院感染的因素是当下医护人员工作的重心[2]。

血液透析患者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使其免疫力低下,成为易感人群[3]。而常规的感控方法(内容见上),措施单一,效率低下,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不理想,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感控方法迫在眉睫。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如何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率,对保障患者治疗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4]。持续质量改进通过改善透析室的环境,从源头上降低污染,避免感染发生;规范护理人员及保洁员的操作,防止病菌的滋生、传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健康宣教,给患者从饮食、运动、内瘘维护等各个方面普及相关知识,预防感染[5]。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之一,持续质量改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6]。

通过对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所在透析室使用不同的感染控制方法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透析液与反渗水的检测情况及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分析可得,持续质量改进在控制血液透析室感染中更有效果,有效降低透析室感染的发生率,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有效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周小卫.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干预作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6):2641-2642.

[2]何继菲.医院内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血液透析室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2):3572-3574.

[3]张飞英.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7):136-139.

[4]罗月婵,黄胜,吴晓婵等.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植入袖套式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115-117.

[5]刘学荣.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89-290.

[6]韩咏梅,李小萌.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