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分析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1孙希军2曲艺3韩丹

1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150500

2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150036

3黑龙江省第二医院150010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建设工作,需要面临很多的社会性问题,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出的要求、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措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有益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有益于对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推进。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16年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当中可知,我国的城镇常驻人口为78000万人,比之前增长了2000万人。乡村的常住人口为58000万人,减少了1400万人。城镇人口的数量占据总比例人数的60%左右。所以,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进入到了城镇病显性阶段的叠加阶段当中。因此,城镇化的发展非常需要互动和融合。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国内以及国外的理论研究,充分的表明了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为现代化城市文明的融合和消散。城镇化属于人的城镇化,不是物的城镇化,尤其是在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是对新型城镇化进行建设的内在需求[1]。简单来说,流动的人口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应用,社会保障层面等于城镇居民并没有享受同等的条件和待遇,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流动性的人口并没有较强的保健意识,健康素养的水平并不高,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不能公平享受。新型城镇化当中的新,就是要改变以往只注重扩张的发展情况,现在要将公共服务的内涵进行提升,并将其作为发展的核心以及关键。所以,对于新城镇化的发展,要融入健康教育,确保流动人口可以对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享受。

2、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出的要求

2014年我国颁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重点强调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用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以便对中国特色新城镇道路的建设进行传承[2]。并且还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需要依据常住人口的数量对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进行配置,并将农民工和随迁家属融合到社会卫生服务体系当中,为其提供相关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疫苗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当前,我国有1/6的流动人口,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使用率比较低,这一部分人群的健康问题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实现起到了阻碍作用。根据相关的文件内容要求,需要对健康教育措施进行落实,以便使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得我国居民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得到整体性提高,并使卫生医疗体系医疗的成本得到降低,流动性人口能够享受到平等待遇的公共卫生条件,真正实现对人的城镇化建设。

3、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措施

3.1制定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公共政策

流动人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该庞大的群体却属于弱势群体,通常会被公共服务范围隔离。在2016年召开的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健康教育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合作,以便对健康进行保障。我国的卫生与健康大会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其中指出了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要加快脚步,更加全方位的对人民的健康给予保障。现在,这一思想理念已经达成了多方共识,这便意味着我国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的管理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并不是卫生部门单个部门的责任。所以对于流动人口归入到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当中,需要政府起到主导作用,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保证信息的畅通。其一,需要利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使得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序开展,保障参加的人数,并且将该项活动的参与作为申请居住证的条件之一;其二,与卫生计生部门进行联合行动。在流动人口对居住地点进行选择,录入相关的信息之后,将信息同步到社区卫生信息管理体系当中;其三,与财政部门进行合作,将健康教育财政支出制度进行完善,使经费能够合理提升;其四,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联合,设置办理窗口,以便流动人口的养老问题,医疗保险等的问题能够实现异地无缝链接办理[3]。

3.2利用大数据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措施

大数据的应用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尤其是个人的健康管理问题,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我国的电子健康档案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大规模健康大数据,其中会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结的各项健康数据,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对健康进行自我管理,还可找到我国疾病发生的规律,以便制定措施和进行精准治疗。利用对数据的使用,可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自动对个人生理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有价值的数据进行输出,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的数据依据,以及饮食搭配建议等等。这样的形式会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创新,有益于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开展,并且也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将健康大数据传转交给居民可以接触到的数据时,还要注意个人问题的隐私保护以及相关数据更安全管理。

3.3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归入到法制化管理

在公共选择理论当中,政府是有着理性和私利的经济人,他们会非常注重政治活动当中获取的收益和成本,为了将利益实现最大化,会将流动人口视为非天然服务对象[4]。但是流动人口是城镇化发展当中非常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很多公共服务的共享上被忽视。所以,为了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基本的权益,需要用法律的手段,使得流动的人口也能得到相应的健康权益保障。

4、结束语:

总之,面对城镇化的快速建设,流动人口环境卫生条件差,不能享受公共服务的情况,政府要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与各个部门进行联合沟通,以便提升流动人口的健康保障,使得流动人口能够享受相应得基本权益。

参考文献:

[1]张运花,马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高我国城镇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1):230-232.

[2]赵丁海,乔学斌.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7(15).

[3]郑玲燕.晋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6.

[4]韩琪.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