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中小学校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刘建华刘亮

(重庆市永川区气象局,重庆402160)

摘要:中小学校属于教书育人,学生高度密集区,一旦遭遇雷电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本文主要根据重庆市防雷实际,首先总结概况了中小学校防雷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着重分析探讨了中小学校防雷保护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校;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引言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素有“山城”之称。整体地势为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受其地理区域位置以及气候的双重影响,导致重庆市雷电灾害出现几率极高。每年由于雷暴活动的发生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均会带来严重的损失,特别是给当地中小学校师生的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例如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校舍受雷电袭击,导致7名小学生因雷击死亡,44名学生受伤。这种惨痛的事故充分说明雷击的危害性以及防雷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应该加强对中小学校的防雷工作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中小学校防雷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尽可能的地避免或者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降低雷击伤亡与经济损失,为中小学校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工作环境。

1.中小学校防雷现状

1.1直击雷防护措施不够完善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重庆市大多数中小学校园建设取得了极大进步,大多数都使用楼房作为教师办公楼、学生教学楼以及住宿楼。依据相关防雷标准,这些建筑物需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尽管重庆市在这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但目前仍有诸多学校新修建的教学楼以及宿舍楼均未开展直击雷防护,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因为雷电防护意识相对薄弱,雷电防护基础设施较差,即使布设了防雷设施,但是由于未时常加以检测以及维护,也很难保证其可用性。

1.2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防护措施不足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学校逐渐向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发展。中小学校内部的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实验仪器等电子仪器设施逐渐增多。因为雷电具备电压高以及强电磁辐射能力等特点,所以往往会对中小学校的电子信息设备造成极大威胁。在学校内部这些电子信息设备装设区域需采取保护接地、屏蔽、等电位连接等雷电防护措施。然而,现阶段,大多数中小学校在感应雷与雷电波侵入防护措施方面均比较欠缺。这样假如出现雷击事故,势必会造成电子设备被烧毁或者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中小学校防雷保护措施

2.1直击雷防护措施

结合中小学校人员比较集中以及电子信息系统布设较多的特征,假如出现雷击事故势必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一般会将学校整体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对于一些占地面积较小、建筑物高度较低的学校,则划分成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所有建筑物的接闪器的保护范围采取滚球法加以计算,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保护半径是45m,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滚球保护半径则是60m。直击雷防护措施通常通常包含接闪器、引下线以及接地装置3个部分。

2.1.1接闪器

对于中小学校接闪器的布设来说,避雷网(带)需采取圆钢,其直径要求不能低于10mm,还应热镀锌,亦或者涂漆。例如对于一些腐蚀性比较强的区域,应采取增大其截面或别的防腐措施;旗杆、栏杆、装饰等屋顶金属物均可用来作为接闪器,不过要求各个部件之间的电气通路保持连接;架空避雷网(带)应采取截面不少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2.1.2引下线

对于中小学校布设引下线最少需要2根,且应沿建筑物周边加以布设。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要求不能超过18m,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间距要求不能超过25m;对于人工布设引下线,中小学校内部的建筑物特别是正面开放式的建筑,在正面最好不能布设引下线,而可以在其后面亦或侧面可尽可能多布设引下线,或将正面引下线凭借屋面引到建筑物后面或侧面加以敷设。若引下线为人工明敷,应采取橡胶管或者改性塑料管加以敷设。

2.1.3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主要是指埋设在地下的接地电极和由该接地电极至设备之间的连接导线的统称。接地装置在布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埋在地下的人工垂直接地体最好采取角钢或者钢管,而人工水平接地体最好可以采取扁钢。其中,角钢厚度要求不能小于4mm;钢管厚度要求不能小于3.5mm;扁钢截面要求不能少于100mm2,其厚度要求不能小于4mm。第二,在地下布设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该焊接,同时要求在焊接位置采取一些防腐措施;第三,采取基础钢筋网作为接地体的时候,其地下深度应不能小于0.5m。接地装置最好能够选择适宜的地方至少设置2个检测点,便于定期对中小学校防雷装置加以检测。第四,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应与防雷电感应以及建筑物内防雷装置、电子系统等接地采取共用接地装置,并需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

2.2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雷电防护措施

2.2.1中小学校供电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

供电系统雷电防护措施:第一,中小学校园内所有的室外配电线路均应采取埋地敷设;第二,进入远程教育机房或者计算机房等电子信息设备相对较多的教室的配电线路都应该采取配电接地式TN-S的改造,同时PE线应该重复进行接地;第三,配电房低压出线柜应该设置80KA或者是65KA的防雷器1组,所有外漏的金属可以导电的地方均应进行接地,冲击接地电阻要求不能超过4Ω。配电线路的PE线或PEN线均要同出线柜的接地端子进行等电位接地;第四,应在中小学校机房的配电盒的位置布设20KA的防雷器1组,同时和距离最近的等电位接地端子箱作等电位接地操作;第五,假如中小学校内各个建筑均通过架空线路直接引入内部的时候,应在入户的区域布设电源避雷器,同时要求其同绝缘子铁脚或金属物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接,其接地电阻要求不能超过4Ω。

2.2.2中小学校广播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广播系统雷电防护措施:第一,所有设备的金属壳、金属线槽、保护接地信号以及电源避雷器的接地线均应开展等电位连接,同时做接地处理;第二,信号线路应在出入口区域布设信号避雷器;第三,中小学校内的广播系统的冲击接地电阻要求不能超过4Ω。

2.2.3中小学校远程教育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远程教育系统雷电防护措施:远程教育系统接收设备在教室内布设区域应与建筑物的外墙、避雷装置之间保持超过1m的距离;天馈线的2端的金属屏蔽层应就近与等电位接地系统开展等电位连接;远程教育接收机的外壳、静电防护地板支架以及机柜柜体等均应该和等电位接地系统做等电位连接。

3.结语

随着中小学校现代化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计算机、多媒体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互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应用愈来愈广泛,雷击隐患也随之增加,给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为此,本文针对中小学校防雷现状,严格依照防雷技术标准要求,着重分析探讨了中小学校防雷保护措施,切实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将中小学校雷击风险降到最低,进而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谨,卢志红,陈朝海.都匀市中小学校的防雷设施分析与对应措施[J].贵州气象,2010,34(5):29-31

[2]余兵,岳建强,杨胜海,等.中小学校防雷措施应科学设计[J].贵州气象,2010.

作者简介:刘建华(1961-),男,汉族,重庆市永川区,高中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雷电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