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药使用分析

/ 2

降血糖药使用分析

万兆玉万广辉陈本宏

万兆玉万广辉陈本宏(山东平阴县中医医院250400)

【中图分类号】R97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217-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改变和人口老年化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胰岛B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新的降血糖药物相继研究成功,一些高效、安全的降糖药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这既为临床用药提供了较宽的选择余地,又给合理用药带来了一定的难题。目前只有利用好降糖药才能控制该疾病并减少并发症。本文通过对我医院门诊降糖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一下降糖药的合理使用。

1统计分析

我院共使用降血糖药2008年各季度门诊降糖药销售额及其占门诊药品销售额比例为8.13%。国产、合资、进口胰岛素销售金额及胰岛素总销售金额比例为75.62%。且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和占降糖药的销售总金额比例在逐季上升,胰岛素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和占降糖药的销售总金额比例在逐季下降;2008年度的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占降糖药销售金额的比例为57.59%,而胰岛素降糖药销售金额占有的比例为42.41%,2008年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是胰岛素降糖药销售金额的1.36倍。由此可见,口服降糖药占降糖药的分额较大。

国产胰岛素售药金额呈波动上升趋势,占胰岛素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合资胰岛素售药金额上升趋势较强,占胰岛素比例呈上升趋势;进口胰岛素由于品种少、价格较高,限制了它的用量。合资胰岛素占总体用药的主导地位。合资胰岛素是采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中性单组分人胰岛素,结构与天然人胰岛素完全相同,具有变态反应发生率低、可避免脂肪萎缩和产生抗胰岛素作用、使用方便、适合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等特点,易于患者接受。我院门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分为国产、合资、进口共14个品种。国产7个品种,占降糖药售药金额的25.12%;合资3个品种,占降糖药售药金额的15.31%;进口4个品种,占降糖药售药金额的60.57%。售药金额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阿卡波糖、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其中阿卡波糖占29.50%排在第一位,主要因为无同类型的药物与之竞争,且其价格较高。同时也说明进口降糖药价格较高而国产降糖药价格偏低,合资降糖药品种少,国产药竞争力弱,只有开发疗效独特的药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14种降糖药总用药人次为29002。其中阿卡波糖,属α糖苷酶抑制剂,占26.75%;双胍类有盐酸二甲双胍(包括普通片剂、肠溶片、缓释片),占13.61%;磺酰脲类有格列齐特(达麦康)、格列喹酮(拜糖平)、格列美脲、格列吡嗪,占26.17%;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有诺和龙,占14.27%;中药降糖药占19.20%。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拜糖平、诺和龙和达麦康。由此可见,进口新药在实际用药中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中药降糖药发展潜力也较大。从日均费用上看,口服降糖药日均费用在0.95元~14.04元,均值为7.50元,日均费用排在前2位的是诺和龙和达麦康,这2种药的日均费用都在均值之上。

2讨论

胰岛素的销售金额在递增,其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但对经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可加用或改用胰岛素。许多合资胰岛素为采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中性单组分人胰岛素,具有定量准确、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得到广泛认可,占胰岛素销售比例较大,市场销售较好。拜糖平为一新型口服降糖药,能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可减少葡萄糖生成和吸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浓度、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作用,但不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同时具有降血脂作用,对1型和2型糖尿病均适用。当常规降糖药效果不佳时合并用本品可获得到很好的降糖效果。该药临床用药频率最大,发展趋势明显。诺和龙为新型的短效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它通过抑制胰腺β细胞膜上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导致细胞去极化,造成钙离子内流,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加,刺激胰岛素分泌[2]。瑞格列奈的“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的用药原则,提供了给药灵活性,可适应不同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顺应性[3]。消渴丸为我院中药降糖药常用品种,除能降低血糖外,还能益气养阴、滋脾补肾起调节机体功能作用。消渴丸把中药、西药科学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中药协助降糖、调理治本、保护内脏和减少西药不良反应的作用,同时也发挥了西药优降糖的显著降糖作用。消渴丸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对初期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中药降糖药在口服降糖中占有市场一定份额,有着广泛发展前景。

3结论

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使血糖水平正常化,而应从根本上纠正代谢紊乱,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市场上降糖药品种不断增加,医生、患者选择药品的空间在不断地拓宽。这要求医生一方面要具体了解患者的病况,力求做到个体化用药,一方面要尽快把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做到科学合理地用药,并注重治疗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以获得满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洁琼,吕秋军.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

[2]李玉珍,王佩,诺和龙.中国新药杂志,2000,9:422423.

[3]袁恒杰,姜红.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2,22:75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