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程时长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第二产程时长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田琼君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佛山528234)

【摘要】目的:探究第二产程时长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19例,根据第二产程时长的不同分钟,第二产程时长<1h为A组(219例),第二产程时长≥1h且<2h为B组(84例),第二产程时长>2h分为C组(16例),对这三组新生儿的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平均Apgar评分(8.26±0.56分)明显低于A组(9.03±0.47分)和B组(8.96±0.76分)(P<0.05),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8.75%)亦高于A组(4.1%)和B组(8.33%)(P<0.05)。结论:第二产程在2h内的新生儿在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第二产程的增加,新生儿的窒息率增加而导致新生儿评分下降。

【关键词】第二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44-02

第二产程是指在围产期中,孕妇宫口全开后进行分娩的关键时刻[1]。而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大幅度上升,除女性婚育推迟、新生儿体重增加等原因,临床上以产程延长或推迟为主要原因[2],故正确判断产程时限对于早起识别难产、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就第二产程对新生儿人结局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3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二产程时长的不同分钟,第二产程时长<1h为A组(219例),第二产程时长≥1h且<2h为B组(84例),第二产程时长>2h分为C组(16例),A组产妇平均年龄(29.37±5.30)岁,平均孕周(38.89±1.25)周;B组产妇平均年龄(30.17±2.69)岁,平均孕周(39.10±0.47)周;C组孕妇平均年龄(30.08±3.10)岁,平均孕周(39.58±0.39)周。三组孕妇资料两两比较,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三组新生儿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应用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情况或窒息程度进行评估:10分满分,≥8分且<10分为正常,≥4且小于8分为轻度窒息,<4分重度窒息,评分较低的新生儿于出生后10min再评估一次。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8分记为新生儿窒息,并计算新生儿窒息率。

1.3统计学方法

平均Apgar评分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新生儿窒息率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统计分析结果来看,A组与B组的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平均Apgar评分(8.26±0.56分)明显低于A组(9.03±0.47分)和B组(8.96±0.76分)(P<0.05),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8.75%)亦高于A组(4.1%)和B组(8.33%)(P<0.05)。见表。

注:与A组比较,*P>0.05,#P<0.05;与B组比较,%P<0.05。

3.讨论

由于在第二产程新生儿的头部受压严重,易发生颅内出血及宫内窘迫,并发生酸中毒导致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高危期[3]。本研究结果中,A组与B组的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C组的平均Apgar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表明第二产程在2h内的新生儿在平均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第二产程的增加,新生儿的窒息率增加而导致新生儿评分下降,故在为新生儿接生时应注意控制第二产程时限。

【参考文献】

[1]李惠.第二产程妇女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12(10):174-175.

[2]黄倩婕.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分析[J].全文版:医药卫生,2016,12(3):240-240.

[3]吴关琴,方磊.216例第二产程延长母婴结局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00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