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邹军娥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建议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产生背景,其次介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如整体规划不够全面,课程扩展范围小、淡化学生身心成长的特征,教学成效不够显著、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追踪缺少深入性,最后从基于阶段性教育思想,设置长期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视作学生长时间实践的专业课程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建议,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发展建议

在高等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以及高校招生规模延伸视角下,高校教育基本上实现精英化朝向大众化的变化,与此同时高校毕业者的就业问题逐步被社会诸多人士关注。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给学生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针对学生对社会适应力的增强产生积极影响。所以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十分必要,结合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产生背景

1.1有助于学生自我目标的实现。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倡关于人生需求的话题,表明人类自身的需求要在低级层面上朝向高级层面上发展,人类的最高层次需求便是自我目标的需求,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代表着多种类型的人生,所以高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成为学生自我目标实现的依据。此外学生最后会和社会相接触,其需要在社会中对自己进行定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彰显出自身的价值。

1.2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高校学生就业率的大小以及就业岗位存有的优势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标准,现阶段我国现有的高校教育核心是专业课程,关注专业类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发展,没有发展为基于市场导向,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发展体系。此外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角度上,高校可以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将专业技能与成功素质加以融合,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

1.3有助于掌控人才市场的流动性。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活动可以促使学生科学的评价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对自己先进行准确与规范的定位,保证高校毕业生在市场中引发的抢业或者盲目就业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促使高校学生可以充分的选取自己理想的行业参与就业工作,为社会市场人才的稳定建设提供保障。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有高校教育起步时间比较晚,且发展机制不够成熟。针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开展良好成效,具备较为完善的课程框架,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相对灵活,教学素材较为丰富。但是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劣势,具体如下:

2.1整体规划不够全面,课程扩展范围小。因为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归属于通识类范畴,学校一般不会给予其过多的重视。同时课程的设计往往在一个学期之内,缺少继续性的教育以及关注程度,课程具备的整体性与扩展性不够,没有深入的与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关联。此外针对性的课程指导以及课程时间安排都存在不足,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面向瓶颈。

2.2淡化学生身心成长的特征,教学成效不够显著。高校学生面临着学生与社会成员的过渡阶段,针对角色的认知层面上总会出现选择的不确定性,存在过多的依赖情绪,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明确难以体现出积极性。所以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曲折性以及反复性,在较短时间内开展的教育课程仅仅会促使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不会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成效不佳,换言之职业生涯规划的持续性教育并没有落实在高校中。

2.3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追踪缺少深入性。针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一些高校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的教育上,大规模课堂的教授,学生数量比较多,并没有相应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在职业生涯课程结束之后,相关教师并不会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追踪调研和系统性规划教学调整,实际情况却是学生考试之后忽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降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价值。

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建议

3.1基于阶段性教育思想,设置长期教学目标。高校开展阶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是在一个时期内解决一个教学问题,促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给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将课程进行阶段性分类,设置激励时期、搜索时期、准备时期以及收获时期等。刚刚走进学校的学生在高考的竞争下脱颖而出,给予高校的学习生活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诸多学生觉得大学的学习压力要小于高中阶段的学历压力,所以高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刚刚走进校园时,对自己的发展建立规划,也就是激励时期,之后在熟悉高校生活以及思考未来的从事的行业背景下,学生会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以多个途径获取时代信息,深入掌握时代的变化,也就是搜索时期;再次事先了解职业的方向,针对每一个职业的发展准备一系列资料,开展准备工作,涉及考公或者就业等,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期,最后得到成果与收获,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行总结与分析,也就是收获时期。

3.2了解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课程内容。高校应该了解学生针对职业生涯规划选取过程中心理上呈现的曲折性,及时对学生进行追踪与反馈,全面对不同时期的学生进行资料获取与收集,与此同时高校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数据支撑,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3.3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视作学生长时间实践的专业课程。在高校开展的教育工作体系中,教师可以规范性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励志时期、搜索时期、准备时期以及收获时期加以量化监督,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授为主,组织学生掌握励志时期设计生涯规划的技巧与方式,同时针对搜索时期以及准备时期中对学生生涯选取方向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实效性的掌握生涯规划调整进度,最后在收获时期中疏导学生内心,组织学生积极的面对考验,在失败面前端正自己的态度,坚定自己成长的态度,探索全新的发展出路。基于此,巧妙的串联学生在高校的时间,促使学生在每一个时期内都可以进一步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学生朝向自己理想的目标不断前进,进而体现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存在诸多优势,包括有助于学生自我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助于掌控人才市场的流动性等,所以高校管理者要合理设计教学课程,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有效的规划自己成长方向,彰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舟.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以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才智,2018(11):41.

[2]赵雅波,张大宇,许大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山西农经,2017(9):104-104.

[3]张长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7(05):58+60.

[4]姜杭,黄甲.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的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与研究[J].才智,2018(5).

[5]黄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优化策略[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9-61.

作者简介:邹军娥,(1982.12--),汉族,籍贯:湖北武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