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雾化吸入的疗效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超声雾化吸入的疗效及护理

吕毅

吕毅

成都市高新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省610000

摘要:雾化吸入是利用雾化器将药物制成微小雾粒,使之吸入呼吸道,以达到消炎、祛痰、平喘等作用的给药方式,具有吸收面积大,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最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之一。本文以3岁以内的小儿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雾化吸入治疗进行对比,雾化吸入疗效显著。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综合护理;小儿咳嗽;疗效观察

小儿咳嗽是儿科呼吸道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小儿抵抗力低,易反复感染,多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表现为咳嗽、咯痰、发热、气促等症状,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首位,占儿科患儿的24.5%~56.2%,其中婴幼儿咳嗽为学龄儿童的39.5倍。目前治疗小儿咳嗽,除了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病毒外,药物的吸入疗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了使超声雾化得到最满意的疗效,在雾化吸入后结合胸背部叩击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地促进痰液的排出,使呼吸道保持通畅,为治疗缩短病程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患儿均来自我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患儿,年龄3个月~3岁。其中观察组为50例,表现为咳嗽、咯痰、阵发性喘憋,28例伴有发热,;对照组50例,为同期患此病的患儿,对照组与观察组年龄与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于当天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患儿同时采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吸入药物为异丙托和布地奈德,以及生理盐水,喘憋严重的患儿,加入地塞米松,将配制好的药物注入雾化器内,连接雾化器与雾化吸入仪,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对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坐位,面罩罩住患儿口鼻,嘱家长让患儿尽力呼吸,以便药物更好的吸入。2次/d,15~20min/次,每次雾化吸入后均予胸背部叩击,及时擦净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痰,咳喘严重患儿可3次/d。

2结果

观察组患儿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结合综合护理2d内,咳嗽、咯痰、喘憋症状减轻患儿26例,占52%,对照组11例,占22%;观察组雾化吸入后3~5d内,咳嗽、喘憋、咯痰等症状明显好转患儿35例,占70%,对照组19例,占38%;观察组雾化吸入后5d以后,咳嗽、喘憋、咯痰等症状明显好转患儿12例,占24%,对照组30例,占60%。治疗后两组咳嗽、喘憋改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护理

3.1一般护理:保持病房清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适时向患儿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向他们说明通风可以预防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性,避免家属因怕通风会引起患儿复感,而不情愿开窗通风。保持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在50%~60%,使空气湿润,可改善患儿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而不易咯出等症状,并予多喂水,雾化前向患儿家属解释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目的、疗效、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家属的配合。

3.2正确使用雾化器:婴幼儿鼻腔无鼻毛,后鼻道狭窄,喉部成漏斗状,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软骨柔嫩,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薄弱;黏液腺分泌不足,气道较狭窄,纤毛运动较差,不能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微生物。上述原因导致婴幼儿呼吸道缓冲作用小,受到刺激后易痉挛、堵塞而发生呼吸困难。开始吸入时要用渐进调节雾量的吸入方法,如雾量过大,大量雾化粒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而引起呼吸困难。

因此,雾量一般应由小到大,首先采用中低流量,将面罩对准患儿口鼻,将患儿口鼻罩住,还可以将口含嘴放于患儿口内,但患儿常不予配合,可将干净毛巾围于患儿颌下,防止雾化药形成水滴滴入患儿颈部和衣服上,将患儿抱于家长膝上,取坐位,绝对不能取仰卧位,因为小儿胸廓短、成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腔相对较小,仰卧位时胸廓活动度小,肺活量低,易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缺氧等症状。

另外,雾化时如患儿出现咳嗽、咯痰,仰卧位时易发生窒息,所以最有好是采取坐位或半坐位,雾化前应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因为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可影响雾化药物的吸收。雾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咳嗽、咯痰、有无缺氧加重等情况,如出现频繁咳嗽,面色发青,呼吸困难,憋气,应立即停止雾化,将患儿侧卧,给予拍背,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并同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待症状好转再行雾化。

3.3胸背部叩击护理:雾化后予胸背部叩击护理,可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支气管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咯出。叩背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自下而上,以患儿舒适且能起到震动痰液松动为好。千万不能用力过猛。

3.4吸痰:不是所有患儿雾化后都必须吸痰,雾化后若患儿无异常情况,无痰液分泌过多,应尽量减少对患儿刺激。若雾化后患儿痰液较多,则应给予吸痰。首先选择合适吸痰管。婴幼儿多选用8~10号吸痰管,插吸痰管时动作要轻柔,特别是从鼻腔插入时,不可硬插,抽吸时一定要旋转吸痰管,边退边吸,避免停留在一个部位造成黏膜损伤,每次吸痰时间为10~15s,反复吸痰时间要间隔2~3min,应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减少对患儿不必要的刺激,否则反而使分泌物增多,导致呼吸道阻塞。

4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雾化过程中和雾化后可能发生一些问题,护理人员要灵活应对,正确操作,特别是年轻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前要有预知可能发生问题的思想准备,遇到问题时要冷静,采取相应措施,不要慌乱,而引起家属紧张,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雾化前后,要做好宣教工作,取得家长配合,防止窒息并发症发生。

总之,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选择适合小儿雾化吸入的护理方法,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结合拍背、吸痰等综合护理等措施治疗小儿咳嗽,可以减轻炎性反应、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缩短病程,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80.

[2]奥利.超声雾化吸入疗效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论坛,2017,1(1):145.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第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