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无偿献血者(自愿、亲友互助)的献血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比较不同无偿献血者(自愿、亲友互助)的献血反应

刘宗斌1康建勋2

(1达州市中心血液站四川达州635100)

(2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无偿献血者(自愿、亲友互助)的献血反应。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市的无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自愿无偿献血者和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机率显著低于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多属于被动献血,对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甚至是没有了解,献血后容易发生献血反应,相比于自愿无偿献血者来说较为不安全,因此,要加大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增加自愿无偿献血者,减少亲友互助献血者。

【关键词】自愿无偿献血;亲友互助;献血反应;健康宣传

【中图分类号】R45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45-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blooddonationreactionofdifferentvoluntaryblooddonors(voluntary,relativesandfriends).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wasmadeonthedataofvoluntaryblooddonors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2016in,andtheblooddonationreactionofvoluntaryblooddonorsandtheirrelativesandfriendswasevaluated.ResultsTheincidenceofvoluntaryblooddonation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relativesandfriends,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relativesandfriendsofmutualblooddonorsarepassiveblooddonationrelatedknowledgeonblooddonationandevenlessunderstandingisnotunderstood,pronetoafterblooddonationreaction,comparedtothedonorswhoarenotsafe,therefore,toincreasethedonor'shealthpropaganda,increasedonors,reducemutualbloodrelativeswho.

【Keywords】Voluntaryblooddonation;Familysupport;Blooddonation;Healthpromotion

自从1998年10月国家实行《献血法》以来,《献血法》要求全部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所有采集的血液必须来自无偿献血者,但自愿无偿献血者无法满足临床用血要求,为了保障可以有充足的血液对患者进行救助,血站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就是亲友互助,鼓励人们动员亲朋好友参加无偿献血[1]。自愿无偿献血和亲友互助无偿献血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对无偿献血有充分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自愿进行无偿献血,另一种是在劝导下进行的无偿献血,自己对无偿献血知识了解甚少,献血时容易发生献血反应,降低其再次献血的可能性。本文中对这两种无偿献血的献血反应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市的93125例无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自愿无偿献血者88002例,亲友互助献血的5123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为(29.5±1.8)岁,所有献血人员经检查后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2]。

1.2方法

所有献血者均由采血点工作人员进行采血,医生对献血者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的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采血的流程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1)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2)中度: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

(3)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3]。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记录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的表示方式是%,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机率显著低于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的提高以及社会公德心的提升,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临床用血也在不断的增长,导致自愿无偿献血仍无法满足临床用血要求[4]。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鼓励自己的亲友甚至是朋友进行的无偿献血,他也促进了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发展。自愿无偿献血者指的是在自身对无偿献血的相关情况非常熟悉,包括献血标准、献血前该注意的事项、献血时需要注意的环节以及献血后自身身体恢复的健康知识等,采取自愿的方式在标准的采血点进行献血的一类群体[5]。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一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度较低,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进行献血的一类人群,通常情况下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献血反应的发生,不仅对献血者的身体可能造成影响,而且降低了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可能性,也影响公民的献血积极性。献血反应指的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促使献血者的生理心理产生不良反应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生与献血者的自身身体因素、外界因素的干扰、精神因素以及空腹状态下献血等有密不可分的原因[6]。轻度献血反应者卧床休息即可,严重献血反应者需要立即停止献血,测量献血者的血压、心率以及体温等变化,给予相应的医学护理措施,促进献血者的身体恢复,并对献血者的后期身体恢复进行电话随访。为减少献血反应发生,要求医生在献血者献血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其身体指标进行专业检查,对不符合献血标准的献血者认真解释,使献血者体会到体检医生的专业、亲切以及负责[7]。在献血者献血过程中,采血工作人员主动和献血者进行聊天,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对献血者的一切操作需要轻柔,使献血者感受到温暖,献血后对献血者的穿刺处进行护理,并叮嘱献血者该注意的事项。本文中对我市无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机率为0.06%显著低于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0.25%,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要加强对公民的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提高公民的无偿献血意识,扩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尽量减少亲友互助献血者[8]。除此之外,注意采血点的各种规划布置,给献血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当献血者较多时,可准备一些报纸、期刊以及无偿献血健康手册,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信心,从而扩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综上所述,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多属于被动献血,对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甚至是没有了解,献血后会出现很多的不良反应,相比于自愿无偿献血者来说较为不安全,因此,要加大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增加自愿无偿献血者,减少亲友互助献血者。

【参考文献】

[1]邹梅馨,李聚林.柳州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现状调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04):381-384.

[2]周月兰,姜莹,颜秀娟.亲友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对患者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4):98+100.

[3]邹梅馨,李聚林,吴梦娜,苏幸幸.柳州市自愿无偿献血者与互助献血者的结构对比分析[J].微创医学,2016,(02):266-267.

[4]房玉娟.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与患者亲属互助献血的相关因素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S2):139-140.

[5]乔明进,王健,潘毅.论全面实现自愿无偿献血的综合宣传策略及实践[J].江苏预防医学,2015,(03):122-124.

[6]张欣,陈志忠,陈尚良,梁洁贞,陈超红,王文敬,黎诚耀.肇庆市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情况对比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0):1276-1278.

[7]庄秀春.定西市2002——2012年推动自愿无偿献血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4,(09):122-123.

[8]ChenRenli.Voluntaryblooddonationandfamilyhealth[J].mutualblooddonationreactionrequiredblooddonation(a),2016,11(6):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