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孔萱

菏泽市建设职工培训中心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业发展的也十分迅速。而思政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必须的课程,思政教育要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上面要加强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案设计,要设计“工程案例”与“人物故事”为线索,积极改革相关教学方案,拓展相关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价值认同感。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

引言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是指通过结合、挖掘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客观科学的世界观,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要顺应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应该做些什么,值得关注和思考。

1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才能真正在“教书”的同时彰显“育人”功能。不能简单地将“思政教育”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逻辑判断,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1)了解专业,激发情感。通过学习土木工程行业、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实例,了解专业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大国自信意识,树立为国家、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和信心;(2)工程思维,创新意识。通过对各类土木工程设施及其建设周期的学习,理解工程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意识。通过对重点工程案例的分析,剖析工程智慧,启发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3)职业责任,敬业奉献。通过学习注册工程师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分析工程事故与责任心、职业道德的关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社会责任意识和对职业的敬畏感,理解“热爱本职、敬业奉献”就是大国工匠精神的源动力,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2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

2.1引进工程案例

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学生还要从学科起源等方面充分了解学科专业知识,比如在典型的土木工程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上,通过引进相关的案例来介绍这项工程的科学原理与工程智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们知道土木工程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建立基本的责任意识,课后作业只有充分规范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性,感受土木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责任。

2.2“人物故事”感悟

分享詹天佑、茅以升、林同炎等结构大师的人生故事,从中感悟智慧和精神。介绍大师的代表工程(例如詹天佑的人字铁路等),分析其开创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的智慧所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他们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拼搏精神。每个工程从勘测、规划、设计到建造、使用、维护的生命周期里,需要无数建设者前仆后继投入大量精力。再优秀的设计图纸都需要施工现场的建设工作者一步步来具体实施和实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每个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都要肩负重任和责任,唯有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献才能成就一个个“伟大”的工程,这就是“敬业”,而这一切的内在动力就是“爱岗”,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是“大国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其实质是一种职业道德文化和价值取向,让学生从“千千万万建设者”身上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观察和关注自己身边的土木从业者及其职业发展,通过他们的故事延伸课堂空间,持续让学生深入了解土木工程行业,思考个人的发展,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个真实的人生故事,远胜教室里的一节课,或许终生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实施与体会

3.1合理的教学方案是基础

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专业教学内容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需要提前备课,专业知识的讲授需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的延展性,赋予课堂新的价值内涵,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典型工程的技术创新,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土木工程的现状,增强大国自信,所以说,合理的教学方案是基础和前提。

3.2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是关键

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效的关键在于学生亲身的参与、体验与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吸引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理解和认同教学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反复强化,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堂的授课时间有限,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课后拓展自学和作业的形式,延伸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再通过适当的作业点评进行引导和强化。从2017级学生的期末考核论文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职业使命和责任的理解明显要比往届学生深入。

3.3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依照教学大纲,跨出教材,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充分挖掘蕴含在相关知识中的教育因素,激励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土木工程课程具有理论性、工程性、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尽量多样化,充分借助网络化教学、课堂教学、视频录像、专业人员讲座等手段;重视实践环节,室内外实验过程中,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实验的教学原理和实验目的,严格地遵循实验章程进行各项实验,遵从客观规律,认真观察试验现象,分析整理数据;有计划地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学习,增加对工程实践的直观认识;在以上教学环节中主意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个人操守和职业操守,只有摆正个人的价值观,才能进一步理解社会层面价值观,最后达到为国家奉献的境界。

3.4提升培养质量,应用能力增强

土木工程专业应结合新经济科学时代,学生就业趋势和将面临社会发展中的竞争与压力,以市场需求为培养指导方向,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突特色”为培养原则,改变传统的专业划分过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的情况,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拓宽土木工程专业渠道,建立多层面、多模块、多方位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认真修订培养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和技术研究革新等核心专业能力较高、素质较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培养质量,不断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策略,不断强化本科学生等同于工程师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离开学校就具备工程师实际工作能力,使学校有培养特色、院系设置专业有特点、每个在校学生学习都具有相应的特长和精熟的技能。

结语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需要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给课程提供正确的导向,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学生朴质的价值观,让思政教育引领着方向,不断探索土木工程概论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感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567):16-18.

[2]熊峰.土木工程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4]朱漪.高校实施“课程思政”若干问题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2(185):38-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