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

张弘刘磊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医疗卫生和农村门诊治疗效果,在住院方面实施城乡医保一体化政策措施,依据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影响水平。还要切实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医疗样本损耗问题、户籍转换和政策措施问题,不断完善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保证农村医疗水平有效提高。

【关键词】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农村居民;就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F842.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378-01

医疗保险作为医疗服务行业需要充分利用财务分担机制,做好针对农村医疗风险经济损失缓解,根据原本的就医个体,提高医疗服务措施,做好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工作。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已经95%,但是农村的居民参与程度不是很高,需要有效分割医保制度,减少医保制度损害问题,在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建设中要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统一管理,整合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参与医保积极性。

1.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概述

在医保一体化制度层面,需要不断完善医保一体化制度,充分结合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合理整合问题,实现宽容城乡二元并行,保证农村保费快速增长,实现城乡医保一体化。城乡医保一体化发展需要结合政策和居民医保行为关系,根据不同地区固有差异性,加强一体化政策效果分析,减少政策制定造成的误导问题,采用多期的数据进行合理医保一体化制度推断研究。

2.医保制度对于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分析

医保能够有效促进人们医疗服务积极性,通过医疗保险能够有效利用门诊服务和公共医疗机构,提高参保者的就医行为,医保制度还要不断促进高龄老人的就医率,提高城乡医疗服务的效用。通过新农合政策不断改善,促进参保者对于医疗资源合理使用。合理调查数据和医疗机构分析,并有效分析数据,提升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研究和执行,优化农村健康经济学。城乡医保一体化政策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门诊次数和医疗效用,提供政策措施支持。

3.医保制度对于居民医疗的方法和数据分析

3.12008年我国各地区的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需要合理施行医保一体化制度,实行医保一体化制度要切实提高一体化制度管理,控制好医保一体化管理模式,根据医保一体化情况做好个性化医疗行为管理,做好医保一体化政策管理。

3.2在数据和变量研究中要使用中国健康养老和追踪调查数据库,收集农村高质量微观数据分析,提高涵盖的收入、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信息管理,研究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有效完善,提供医保数据分析,参与医保的居民要切实按照城乡一体化制度规定就医。

4.医保制度对于居民医疗方法的实证分析

4.1在医保制度中切实进行双重查分考察,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要不断促进农村居民对于卫生资源有效利用效率,增加农村居民医疗费用,体现一体化政策服务刺激作用,严格统计检验制度,做好双重数据控制管理,总分结合变量做好合理分析。

4.2城乡医保一体化政策需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门诊就诊次数和医疗费用,有效处理好农村疾病治疗效果,优化医疗费用,医保一体化政策要提高农村居民医疗覆盖性,优化医保制度,新农合要在设计上不断参考居民医保,建立医保一体制度,提高治疗高效性。如果住院病情严重时候,需要积极参考农村居民参与的医疗保险,提高治疗安全性,针对样本损耗和户籍选择高效治疗措施。

4.3在针对两组数据进行实证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到样本损耗问题,有效提高样本高效性,提高医保一体化政策效果,合理估计样本稳健性。个体户籍选择问题上,通常要将农业用户提高,针对城镇居民社会经济地位,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地区发展。

4.4政策内讨论问题,要做好回归方程的控制地区固定效应和时点固定效应估计,最关键性假设就是要不断合理处理好每个组之间的控制关系,通过剔除户籍改变个体共同趋势假设性,根据数据趋同趋势提高医保一体化政策,实施一体化政策差异性管理,保障城市一体化政策有效实施。

4.5针对个体固定效应问题,要切实做好数据框架的估计,根据结果有效性提高共同趋势假设,采用筛选的方式,剔除一体化相关协变量差异性管理,根据个体一体化提高政策有效管理。如果存在一体化政策问题,要提高数据分析,根据客观因素做好数据观测分析,优化医疗服务利用效率,采用平衡的面板数据做好有效控制管理,提高个体固定效应分析工作。

4.6要采用合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估计,通过数据差异性,做好个体时间变化因素分析,要做好合理数据分析,一体化试点地区农村要充分做好就医实际问题分析,固定个体模型,衡量好一体化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就医效果。

4.7面板数据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要充分运用数据分析,城乡医保一体化政策最显著效果就是可以促进农村居民就诊次数,提高治疗效果,保障农村居民就医高效性。如果存在变量问题时候,需要做好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处理,针对不可观测变量问题,提升数据分析,做好针对造成处理组和控制组趋势分析,切实考虑到医保一体化制度本身,对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中经济效益和政策措施效果。

5.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水平研究,需要充分结合职工医保、城乡居民保险和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医疗保障体系。随着经济发展要做好户籍和职业划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管理。

【参考文献】

[1]顾海.中国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模式与路径选择[J].学海,2014(01).

[2]李珍.重构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保覆盖率及保障水平[J].卫生经济研究,2013(06).

[3]周寿祺,陈红霞,陈永生,遇光,祝荣华.城乡医保一体化步骤及政策建议[J].中国医疗保险,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