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管网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浅析——以东莞市凤岗镇2016~2018年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截污管网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浅析——以东莞市凤岗镇2016~2018年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为例

刘悠慧杨亚平

东莞市水保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523000

摘要:截污管网项目布局跨度较大、呈线状分布,沿线涉及范围广,地形地貌复杂,施工工艺多样,挖填和调运土石方量大,取土场、弃渣场多且分散,工程建设强烈扰动地表,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从而对生态环境和交通安全带来损害。本文以东莞市凤岗镇2016~2018年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为例,浅析截污管网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及实施情况,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截污管网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引言:管网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土方开挖、外运、堆放及回填等施工环节,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不合理或落实不到位,松散土方极易被雨水及径流冲刷而流失到沿线道路、河流湖泊、农田以及居民区等,破坏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甚至对周边居民人身及出行安全带来危害。

一、项目区概况

拟建工程沿线属低山丘陵地貌,建设区内地势总体平缓,开工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公路用地、裸地和草地,植被覆盖度为5.50%,地面高程为26.52m~56.10m,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105t/(km2•a)。

二、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东莞市凤岗镇2016~2018年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天堂围村、中心区和官井头村、油甘埔村、凤德岭村。拟建截污管网主要沿永盛大街、兴业路、三联路、同富路、滨河南路、滨河北路等道路敷设,最终接入雁田水现状截污主干管及虾公潭污水处理厂。

(2)项目组成及建设规模

工程拟建截污管网36005m,管径DN300~DN1000,主要采取钢板桩支护开挖施工,部分采取顶管施工;其中支护开挖施工段长32229m,顶管施工段长3776m。

(3)工程占地

工程总占地23.65hm2,均为临时占地;占地土地利用类型为公路用地、裸地和草地。

(4)土石方

工程挖方14.97万m3,其中管沟开挖土方14.00万m3,废渣(硬化路面破除)0.97万m3;填方13.11万m3,其中土方7.30万m3,垫层石粉5.81万m3;借方5.81万m3,为用于管沟回填的垫层石粉,从建材市场购买;弃方7.67万m3,其中弃土6.70万m3,弃渣0.97万m3,全部运至中集场平工地回填,最远运距约12km。

三、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

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东莞市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在山区还存在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其中水力侵蚀主要以面蚀和沟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

根据《东莞市水土保持公报(第一期)》(东莞市水务局,2013年),东莞市陆地面积2465km2,土壤侵蚀总面积243.51km2。主要侵蚀类型为自然侵蚀,侵蚀面积186.45km2,占总侵蚀面积的76.57%;其次为工程侵蚀,侵蚀面积56.79km2,占总侵蚀面积的23.32%。由于东莞市属于平原、丘陵区,区域内坡耕地侵蚀面积小,面积仅为0.27km2,占总侵蚀面积的0.11%。东莞市土壤侵蚀强度较弱,主要为轻度侵蚀,轻度侵蚀面积为161.92km2,占总侵蚀面积的66.49%。其中侵蚀面积最大的是清溪镇、塘厦镇、虎门镇和厚街镇,占总侵蚀面积的27.32%。而土壤侵蚀强度达剧烈的区域主要出现在塘厦镇、厚街镇和东莞生态园产业园区。

工程建设区内地势总体平缓,开工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公路用地、裸地和草地,植被覆盖度为5.50%。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经加权平均计算,项目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105t/(km2•a),水土流失呈微度侵蚀。

工程竣工后不再涉及土石方的开挖与回填等施工作业,但在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回填、运输、堆放比较集中且频繁,对地表强烈扰动,造成严重破坏,大大降低了项目区土壤抗侵蚀能力,加剧了水土流失。

针对这类项目的特点,在实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时,要根据工程特性、施工工序与组织,因地制宜建立防治措施体系,才能达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四、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遵守“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统筹布设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工程施工期在管沟区、顶管工作坑区和施工营地区以临时排水和沉沙等防护措施为主,在临时堆土区以拦挡和覆盖等防护措施为主。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原地貌为草地的区域铺种草皮;对原地貌为道路的区域进行硬化,施工营地使用结束后进行撒播草籽绿化和硬化。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详见表1。

表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表

2.分区防治措施布设

(1)管沟区

临时排水沟、集水井:管沟开挖后管沟底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用于基坑排水;每隔约50m修建1座集水井,基坑内积水经初步沉淀后通过潜水泵直接抽排至沿线市政道路雨水管网或者沟渠。

(2)顶管工作坑区

临时排水沟、沉沙池:顶管工作坑区四周布设临时排水沟,用于基坑排水;出水口处布设沉沙池,坑内积水经初步沉淀后通过潜水泵直接抽排至沿线市政道路雨水管网或者沟渠。

(3)临时堆土区

土袋拦挡:临时堆土靠管沟一侧坡脚采用土袋拦挡,土袋填料取自堆放土体,后期拆除用于回填。

彩条布覆盖:堆土表面采用彩条布覆盖,避免直接遭受雨水及径流冲刷。

铺草皮绿化:对施工扰动的绿化带,管网敷设完毕后铺种草皮,恢复绿化,减少裸露地表。

(4)施工营地区

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施工营地区四周布设临时排水沟,出水口处布设沉沙池,集水经初步沉淀后附近市政道路雨水管网。

撒播草籽:施工营地使用结束后撒播草籽,草籽选择狗牙根,减少裸露地表。

五、结束语

东莞市凤岗镇2016~2018年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中设计的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基本合理,措施实施后水土保持效果明显。该项目施工期间修建的临时排水沟能及时抽排场区积水,确保了项目区内排水畅通;修建的集水井、沉沙池对含沙汇水进行了有效沉淀,避免了对周边排水设施造成淤积淤塞;实施的土袋拦挡,防止了临时堆土滑溜;实施的彩条布覆盖,避免了临时堆土裸露,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扬尘;实施的铺草皮和撒播草籽,增加了植被覆盖,减弱了土壤侵蚀,减少了扬尘,美化了环境。

由此可见,该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和实施,对于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东莞市水土保持公报(第一期)》(东莞市水务局,2013年)

[3]段东亮.浅议城市水土保持[J].广东水利水电,2009(10):50-53.

[4]后同德,王先琴.浅谈城市水土保持的特点与任务[J].中国水土保持,2013,(18):27-29.

[5]吕钊,王冬梅,徐志友,王文静.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土)场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6):1-7.

[6]袁月,康玲玲.关于开展线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研究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5,(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