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PDCA循环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的影响研究

陈敏慧

(四川省汉源县中医医院;四川雅安625302)

【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A组)及PDCA组(B组),进行相应留置针护理治疗,并比较其留置针脱落、液体外渗、穿刺点皮炎、静脉炎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患者家长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相应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且B组留置时间为111.27±14.74h,明显高于A组的81.69±10.28h。且A组家长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可明显降低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并有效增加留置时间,对改善患儿病情及提高医患关系具有明显益处。

【关键词】PDCA循环法;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

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常见的给药方法之一,可显著减少治疗过程中给患儿带来的痛苦[1],但由于患儿年纪较小,配合性差且出汗较多,易导致留置针出现脱落或穿刺点肿胀或液体渗出等现象[2]。本次研究主要探究PDCA循环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的影响及价值,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主要探究PDCA循环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的影响及价值,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2.15±1.18)岁,全部患儿均排除伴有血液、血管及免疫系统功能疾病或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将其分为A、B两组,患者分组情况及穿刺部位如表1所示。

1.2护理方法

A组患者行常规留置针固定法,即:穿刺后,用贴膜对穿刺点采用无张力覆盖,之后采用3M纸胶布对其缠绕并固定,之后,用一次性输液胶贴将延长管及针柄固定。

B组患者在进行留置针固定前,对护理人员进行PDCA循环培训,之后进行相应处理,具体过程如下:1、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对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包括留置针脱落、局部肿胀、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等。2、制定相应对策:根据以上问题,具体分析相应情况,并邀请专门从事留置针工作的护理人员对其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分析,并位于对不同部位的留置针固定方法及操作方法进行讨论,并进行整理,之后将实施方案上传至院内信息平台,以确保相应护理人员正确了解。3、具体执行:对相应患者进行调研,发现其导致相应症状的主要原因为固定方法针对性差、穿刺点周围情节性差、贴膜更换周期长及胶布缠绕过多并导致不易对穿刺点进行观察,并对以上情况进行改正,采用网状护套对穿刺点进行固定,并加强对穿刺点周围进行处理及按时更换贴膜。4、监督检查:制定考核标准,并采用护士长定期查房及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留置针固定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5、总结工作: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并讨论出可行改正方案,对突出问题采用培训方式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1.3评价项目

对两组患儿留置针脱落、液体外渗、穿刺点皮炎、静脉炎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等进行比较,并于治疗后记录患者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百分制)。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相应症状情况

B组患者相应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且B组留置时间为111.27±14.74h,明显高于A组的81.69±10.28h。如表2所示、

2.2比较两组患者家长满意度

B组患者家长满意度为97.16±2.19分,A组为90.67±4.82分,B组显著较高(P<.0.05)。

3.讨论

静脉留置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对减少患者穿刺频率具有明显益处,但该护理方法可产生留置针脱落或静脉炎等并发症,尤其以儿童患者多见。采用PDCA循环法,按照患儿穿刺部位的不同,统一相应固定方法[3],并对其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使固定不牢、无法清楚观察穿刺点、穿刺点周围消毒及清洁度较差等问题得以解决[4]。同时加强对患儿穿刺情况的护理力度,使其发生并发症时能得到及时并有效的处理[5]。并通过院内信息平台,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护理心得及注意事项告知全院相关护理人员。有学者调查发现[6],留置针患者出现相应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意识较低,因此,PDCA循环法对其作用明显。本次研究结果表明,B组患者相应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且B组留置时间为111.27±14.74h,明显高于A组的81.69±10.28h。且B组患者家长满意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对改善患者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PDCA循环法,可明显降低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并有效增加留置时间,对改善患儿病情及提高医患关系具有明显益处。

参考文献

[1]邓惠萍.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静脉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30):2793-2795.

[2]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44-45.

[3]黄利娥,彭丽芬,赵纳.应用PDCA循环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606-607.

[4]张菊明,于海英,姚新美.品质管理活动在降低儿科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56-58.

[5]陈英,叶冬梅.PDCA循环在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6):489-491.

[6]马萍,白晓忠,李海峰.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75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