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言艺术营造互动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运用语言艺术营造互动课堂

罗桂环

罗桂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333)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中,我们应该遵循以学生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师生交流靠语言,因此教师语言的功夫很重要。语言一直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途径,而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一般课的特色。课堂上,师生互动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师升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语言;艺术;课堂

1语言艺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师生互动奠定基础

1.1对话的语言艺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前提。我实习的时候一位老师和我分享了他的教学经验:“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沟通就成必要的功课。要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教师首先要了解和理解学生;其次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了解是沟通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儿上;理解是教师对学生心理特点的认识及认可,有了理解才能搭起师生间的的桥梁;而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则筑成了师生情感沟通的渠道,好的沟通能使学生喜欢上老师,将心门打开。

1.2激励的语言艺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动力。心理学家威廉说过:“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师肯定、表扬的语言常使学生兴奋、激励,从而受到鼓舞。如当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太小时,老师:“你说的很好,大点声!这样每一个人都能听得见。”当然,表扬、肯定、鼓励一定要发自内心、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比如遇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原意大相径庭时,教师不要急着说:“不对、错了”之类的否定评价,而改用“我们在试着体会一下,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另一方面,欣赏、鼓励的语言也要赋予变化,不要千篇一律“很棒、很好”,这样听多了会让学生感到麻木,甚至觉得虚伪。教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要给予真挚的反馈,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并多从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点,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真正注意到自己,便能自信地面对问题。音乐教师要坚持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日渐相信自己的自我印象。这样,每个学生自信心在肯定和鼓励中提高,课堂气氛就积极起来。

1.3幽默的语言艺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调味剂。教师口语表达有时需要轻松的语调和幽默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氛围,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和谐相处。选择幽默语言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在枯燥无味,进而对学生产生兴趣。一个好老师在讲课时,并不是枯燥无味地灌输命令式,而是用新鲜、风趣的语言步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带领他们进入知识的新境界。

1.4态势语言艺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调节剂。态势语言是一种运用姿态动作、表情等传递语意的语言艺术,是创设良好氛围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在这里仅对眼神、微笑、身体动作几个方面谈谈态势语言的运用艺术。

(1)眼神。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眼睛的表情,院比语言来得丰富,基于眼神真实的表情性和丰富性,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特别注意教师的眼神。因此,教师尤其要重视目光语言的运用艺术。教师的目光要亲切、有神。亲切的目光能让学生感到关心和爱抚,如同沐浴着春天的阳光,柔和而温暖。明亮有神的目光,显示出自信、智慧和活力,会给学生一种朝气蓬勃,令人信服的感觉,学生的精神也会随之振作,眼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回答对了,应投之欣赏的目光;回答错了,则应给予鼓励的目光;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则应以耐心、期待的目光注视他;学生冒犯了纪律,则用原谅的目光提醒他。

(2)微笑的魔力。笑标志着力量。在发字内心的,似乎与生俱来的笑容中,你能看到世界上最灿烂的火花,看到生命的本质,看到人性中最优美、最生动、最善良、最纯洁、最快乐和有创造性的东西。

微笑可以使教师心境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从而使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活跃,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微笑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接受心境,因为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友好的表示,善良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真诚善意、平易近人,他对老师的好感延伸到爱听老师的课,欣然接受老师的教育。

(3)运用肢体语言,深入感受情境。肢体语言运用一定要恰当,很难想象一位只说不动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也很难想象一个课堂上笑嘻嘻的教师能创设一个忧伤哀怨的情境。如在学习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时,在欣赏的时候,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几个简单的打新疆维吾尔族手鼓的舞蹈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欢快活泼的情境之中,但也要注意动作不应过于夸张或不准确,否则适得其反。

态势语言给人的直观印象深刻,运用得好,给学生的印象将终身难忘;态势语言也为教师增添教学的艺术魅力,使教学效果更好,每个教师都该重视它,合理运用它,使它真正强化教师用语言创设积极环境、发挥强化剂的作用。

1.5应变的语言艺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保单。音乐课的涉及面如此之广,使得音乐课堂的临时情况相比与其他课程更为复杂,教学事件比其他课程更具不可预测性。同时,音乐课程信息传递呈现出十分活跃的状态,每个学生对老师的回应都不相同,难以预测。作为课堂的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是一个整体的生命,任何一个要素变动,都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的应变能力强弱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进行灵活的调整。

2教学语言艺术的提高,为师生共同发展做好奠基石

2.1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相关专业理论。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亲身实践者,一定要在掌握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和探讨音乐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

2.2把握学生心理。

(1)在概念上把各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如小学生情感控制能力较差,易冲动,易外露。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与态势,及时掌握他们内心的情感变化,根据具体情形用不同的言语进行教育,或明说,或暗示,或鼓励,或批评,使学生逐渐各种知识和道德规范准则。教师用良好的情感语言感染学生,用丰富有变化的话语进行生动的讲述。

中学生随着中学学科的增加和分化,对各科学习的兴趣也产生分化。对音乐来说,中学阶段可能是建立音乐兴趣的时期,也可能是转移音乐兴趣的时期。

青少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既是“自我发现”,他们能够把探索的视线对着自己,中学生已经具备这种意识,自己的一举一动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别人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自己,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他们想表现自己却又怕做错、唱得不好被同学笑话,有损自己的“形象”。不屑一做,不屑一唱的背后,实际是一种羞怯心理的作用。中学生一方面较为注意别人的评价及自我的评价,但另一方面,又不会全面地衡量自己,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因此常表现得开朗与忧愁,大胆与怯懦,自信与自卑同时并存的矛盾心理。教师要把握这些心理状况,对学生多肯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释放自己。

(2)细节上,听一听每个孩子动作、语言背后的声音。孩子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教师不仅要听到孩子说了什么,看到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用敏锐、细致、准确、深刻、的观察能力,了解每个孩子的内心,通过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去帮助、造就每个孩子,以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2.3课前计划,课后总结。计划是考虑、预期、想象事情会如何发展。孩子们会怎样体验或看待事情,教师越仔细考虑和孩子相处时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就越能按照准备好的讲稿即兴发挥,以便对某一偶然情况做出更敏捷的反应。在课后,要及时总结,写下课堂上成功的地方,树立自己的自信(语言艺术的拦路虎是缺乏自信),也分析处理不当的地方,以便下次做得更好。通过总结可以形成自信、坦诚、冷静的心理和思想品质。

中小学生的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激励肯定的语言可以树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充满情感的语言可以使师生心灵相通,使学生更轻松地彼此交流感受。

综上所述,我认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引导学生语言与音乐亲密接触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运用和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