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不依从性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不依从性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程小伟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26000

摘要:近些年来,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因而应在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不依从性的原因及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不依从性;原因分析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反复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三个子系统,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矫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预防突发事件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心理疾病治疗与危机干预体系,以建立一个符合中小学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各级各类地区及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思路和对策。

一、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生活技能的训练,个体在工作、事业中的成功与否不单纯表现为文化科学知识的多少,更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健康与否。心理素质属于人的自然属性,对于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开发、身体发育是一种基础性因素,也是一种物质基础[1]。健康如今已不再仅仅是五宫端正、四肢齐全等生理概念了,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两个方面,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对照这个标准,我国的青少年并不够健康。

(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

人口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生理与心理的整体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心理健康同样可以延长人的寿命。一方面,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我国居民病因、死因都出现了较大变化,这些都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强烈的刺激。人们在过着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担着无数的心。精神高度紧张,出现神经与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就在所难免[2]。

(三)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前提

教育不与心理学相结合,则教育是没有希望的。如果不懂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得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教学就只能是一种呆板、机械、低效的劳动,尽管你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内心活动丰富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也有自己的苦闷和烦恼,而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是把他们当作一个个有统一规格、统一尺码的“容器”,只知一味“灌输”,漠视学生脆弱、复杂、敏感的内心世界。殊不知,有多少学生在这种“灌输”中,由原本乐学变成厌学最后逃学、畏学。

现行学校教育在教育观念方面表现为,只重视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形成;把文化课程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这种观念事实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同。目前不少学校中出现的“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现象,以及种种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都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出现的[3]。

二、当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不依从性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国内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不难发现,目前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当前很多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性格孤僻,有的学生拒绝参加群体性活动,很容易造成小孩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在学校教育中,多将“差生”和“问题”学生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造成这部分青少年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即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会给他们带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许多青少年玩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成瘾,逐步发展成为“问题”儿童,而对这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工作却做的远远不足。诸如种种青少年问题,都会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4]。

三、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不依从性的对策

(一)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咨询体系

建立多维立体、全方位的心理咨询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小学生的需要。主要有:

1.心理咨询的途径体系

通过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当面聆听学生的陈述,直接指导学生问题;通过开设心理信箱,可及时沟通那些由于传统观念或面子思想等原因不能与老师会面的学生;通过开通心理热线,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尽量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通过开通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可以满足学生更多的、大众性的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转介服务,即把学校不能解决的个别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转介给社会专门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和干预。

2.心理咨询的过程体系

心理咨询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心理咨询的目标;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来访者发展;巩固咨询效果的后续会谈。

3.心理咨询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适应问题、神经症性障碍、品行障碍、多动综合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类型的精神障碍等种类。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体系主要是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等四大方法体系。

4.建立社会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建立社会心理健康援助体系,如通过青少年咨询中心、计算机网络、电台热点问题答问等,为学生开展心理诊断、心理咨询等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发挥社区作用,调动政府有关力量介入和关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

(二)学生心理档案常规建设机制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学生心理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材料的集中保存,其内容组成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可以掌握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辅导,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转介有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因此应做到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常规化、制度化[6]。

(三)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撰写有特色的教材

学校必须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心理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综合体系,实现多个部门相互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形成向心力和执行力,力争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能够茁壮成长的基础,因而正确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所以,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参与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达到综合性、科学性与教育性为一体,使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序健康地继续发展。

结论

随着我国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全面启动和逐步深化,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作为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也将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霞,王雪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92-93.

[2]潘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求知导刊,2015,24:54.

[3]杨兵,王海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科技展望,2014,17:231.

[4]高凤云.浅谈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2.

[5]王红磊,史文岳.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9.

[6]张昭梅,王瑞娥.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