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与对策

朱海萍邓红燕

朱海萍邓红燕(广州军区总医院广东广州51001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380-02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轻急诊科护士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方法对急诊科护士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原因、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结果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减轻各种压力。结论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和激励机制,有助减轻压力,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

对策会接触到各类外伤创面,在根本无法预知病人的生化指标的情况下,直接接触血液;另一些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护士在为病人检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路、插入三腔二囊管等过程中,都有可能遭受到病人呕出的血液的污染;还有在紧急气管插管或吸痰过程中,又有可能受到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污染。第三是射线的污染,护士在护送病人检查过程中,一些危、重病人需要监护在旁,受到大量MRI、CT、X射线等污染,引起头痛、疲劳及免疫力下降等。

1.3业务和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的压力

急诊科病人病种复杂,各类抢救措施必须即时有效,这不仅需要医生的果断和冷静,更需要护士的紧密配合。抢救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医疗抢救仪器的使用,都需要护士不断地学习、更新,一些高难度的抢救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护士更需要不断地练习,并必须完全掌握其全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后才可进行。急诊科护士还必须及时掌握最新的抢救理念与抢救程序,所以在急诊科工作就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急诊科护士业余时间不仅在生活上为家庭琐事所累,下班后还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学习新业务、新技能上付出。

1.4精神受到伤害的压力

在中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急诊科护士每天接触许多病人及家属,由于个人社会地位、道德品质、素质涵养的不同,亦有一些酒后行为失控或痛失亲人后过激的言行举止等,对着这样蛮不讲理的人发泄到护士身上,使其在身体、精神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职业压力的对策

2.1工作负荷过大压力的对策

医院急诊科布局应合理,便于抢救和观察病人为首要考虑。护理人员与护工应配备充足,护士应掌握工作中的节力原则,合理排班,避免长时间处于第一抢救岗位。忙时要有人二十四小时备班。工作间歇安排1~2个小时休息,减轻工作压力负担,以达到减轻和消除压力。另外可合理应用排班需求表,我科护士从年龄梯次方面看,护士大多处于恋爱期,个人难免有事需要处理,从家庭关系方面看,护士在生活中担当着妻子母亲等多重角色,再加上独生子女护士在科室占握比例较高,照顾父母的任务比较重,长期的夜班和不规律的作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她们的家庭生活,使很多护士身心疲惫,并对护理工作产生了厌烦情绪,影响到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护理排班需求表的应用,正是顺应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管理理念,摒弃了过去家长式的管理,充分尊重护士的主体地位,将护理排班从单向的命令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式,既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更可高效、优质地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又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营造出和谐互信的工作氛围,进而转化为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病人的关爱,收到了双赢的效果[2]。

2.2职业损伤压力的对策

在急诊科工作应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被锐器损伤,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分钟。在伤口旁边轻轻挤压然后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建立健全的针刺伤报告制度,加强针刺伤后的支持系统建设,建立完善严格的针刺伤后上报制度,可使受伤者判断污染针头是否来源于高危人群,并接受治疗和检测,达到职业安全的控制和管理,也可以为护士提供一种心理支持系统,及时跟踪感染源的情况,可缓解因对感染的恐惧所致的心理压力[3]。工作中应勤戴口罩、手套。有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危重病人尽量在病情稳定后送射线检查,检查中护士应暂时离开监护,需要时应穿上防护衣。

2.3新业务、新知识需求压力的对策

医院可邀请外院专家来院讲学,分期分批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参观及参加各种学习班和学术交流会,使护理人员开扩视野,并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差距,激发学习意识。实施院内护士轮流讲课,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举行护理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使护士有自我展示平台,同时也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开展护理查房及疑难病例护理会诊,促使护士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使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4]。科室应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完整的学习网络,对新业务、新知识整理成册,每位护士可抽时间自学或组织大家一起学习。

2.4精神受到伤害压力的对策

急诊护士应树立对职业压力自我调节的意识,认识到长期处于职业压力中,对身体将产生严重的危害性,不仅混乱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成为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我调节意识。增加对急诊护士的关心与理解,对患者进行权利与义务的宣传。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并对她们进行心理指导,使她们学会应对技巧。另外自责和退避会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造成消极的影响,而解决问题则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针对医护人员进行的心理健康指导更重视应对方式的作用[5]。

3讨论

综上所述,急诊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急诊护士所面对的工作压力,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助减轻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有充分激励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合理调配使护理人员运用各种应对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更好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2]盛莉,韩峰.护士排班需求表在人性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2):117-117.

[3]史倩.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0,8(4):1019-1020.

[4]戴柏秋,程红姣.临床护士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687-1687.

[5]张自伟,刘小玉,王岚,王学义.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