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县2001~2010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

/ 2

融水县2001~2010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

何绍航龙小阳黎娟

何绍航龙小阳黎娟广西融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融水545300

【摘要】目的:了解融水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掌握麻疹疫情动向和制定更加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及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融水县2001~2012年麻疹流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融水县2001~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471例,以2001年发病最多,发病366例,占总病例的77.71%;发病高峰季节为1~6月和12月;病例中以学生发病最多,占总病例的47.56%;男女发病比为1.24:1;发病最大年龄47岁,最小5个月,<15岁儿童发病最多,占总病例的78.34%;有免疫史占47.13%,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52.87%。结论:融水县麻疹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持续稳定高接种率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因此,应继续抓好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并保持高接种率;同时,适时在青少年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对预防控制麻疹很有必要。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发病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在疫苗前时代,除新生儿短期内受母传麻疹特异性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发病率高,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疾病。2005年起,我国开始在儿童中实施麻疹疫苗免费接种,这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保障,随着“冷链”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接种技术的提高,又为免疫成功率提供了技术保障,麻疹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为了解我县麻疹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探讨消除麻疹的免疫策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现将融水县2001~2010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融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

1.2病例分类

采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标准麻疹定义和统一分类标准

1.3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概况

2001—2010年,融水县共报告麻疹病例471例,以2001年发病最多,共报告366例,占总病例数的77.71%。各年度发病数及发病率见表1。

表1融水县2001—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

2.2发病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但以1~6月和12月发病为多,其中,1~6月发病328例,占69.64%;12月发病100例,占21.23%。各月发病见表2。

2.3发病年龄、性别分布

发病最大年龄47岁,最小5个月,5岁以下组发病118例,占25.05%;5~9岁组发病127例,占26.96%;10~14岁组发病124例,占26.33%。男性发病261例,占55.41%,女性发病210例,占44.59%,男女发病比为1.24:1。各年龄组发病见表3。

2.4发病职业分布

学生发病224例,占47.56%;散居儿童发病97例,占20.59%;托幼儿童发病82例,占17.41%;农民发病54例,占11.47%。各职业发病见表4。

2.5发病地区分布

报告的471例麻疹病例分布于15个乡镇,占总乡镇数的75%。其中,以滚贝乡、杆洞乡、安陲乡等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乡镇发病为多,共报告病例325例,占总病例的69.00%。由于这些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乡镇儿童的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低、加强免疫接种率不高,是引起麻疹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2.6免疫史调查

471例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219例,占46.49%,其中,接种1剂次216人,占45.86%,接种2剂次3人,占0.64%,无免疫史143人,占30.36%,免疫史不详109人,占23.14%。

3讨论

近年来,我县通过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继续维持高接种率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麻疹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麻疹发病率为“零”,说明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1]。

我县2001年、2002年麻疹发病率较高,共发生了5次麻疹暴发疫情。这主要与我县滚贝乡、杆洞乡、安陲乡等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屯的儿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不高、儿童家长防病意识淡薄及麻疹防治知识宣传不到位等有关。据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常规免疫报表统计,2001年、2002年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86.78%、88.59%,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36.47%、44.73%。较低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较低的加强免疫接种率是引起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

以学生发病为多,原因可能与我县当时未在学校开展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和学生原基础免疫接种率不高,存在有漏种现象等有关。当无麻疹抗体和抗体水平降低的易感人群累积增多时,一旦有麻疹病例发生,极易引起暴发流行[3]。

近年来麻疹大年龄组人群发病增多,已引起很多专家的关注。这可能是长期使用麻疹疫苗和低发病率导致缺乏隐性感染机会,产生原发性免疫机会减少,而继发性免疫力随时间推移保护力降低,使机体的免疫力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而成为易感者,当这种易感人群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流行的发生,这也是引起麻疹第2次发病的原因[4]。

要控制或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除了要继续保持麻疹疫苗高接种率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防止免疫空白现象出现外,要加强对重点薄弱地区麻疹疫苗接种率的督导频次和力度,并抓好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率和保证免疫成功率至关重要。同时,定期在适龄儿童中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适时在青少年进行麻疹疫苗普种是预防控制麻疹流行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颖.浅谈麻疹的流行特征及预防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

[2]艾运生,李冬冬,汪欢.武汉市汉阳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01).

[3]王旭雯,修仕信,蒋静凤,吕莉,史丽敏,孙凤妹,谭文文,周建刚.无锡市婴儿母传麻疹抗体相关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23).

[4]国家消除麻疹证实委员会成立[J].中国卫生产业.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