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马林

马林

(闫娟山东单县中心医院心内科2743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在心肌梗死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左旋精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以及不良事件。结果两组的血管再通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6min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能够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尿激酶左旋精氨酸心肌梗死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187-01

早期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使闭塞的冠脉再通,缺血的心肌得到再灌注,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但冠脉再通后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近来有研究显示,左旋精氨酸能够有效降低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损伤[1]。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心肌梗死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⑴首次发病,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有典型的胸痛症状、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心肌酶谱改变及cTnT阳性;⑵患者及其家属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⑶在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改变不明显;⑷75岁以下。排除肺标准:⑴动脉栓塞、脑卒中、感染性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等患者;⑵肝、肾功能受损,近期应用过他汀类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患者。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42~67岁,平均52.3±12.5岁。梗死部位:高侧壁21例,前间壁及广泛前壁28例,下后壁21例。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检查血尿常规、大便常规以及出凝血时间。均卧床休息、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止痛、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药物、利尿剂等。⑴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溶栓开始尿激酶给药方法:150万IU尿激酶+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30min内静脉滴入,溶栓开始每30min记录心电图1次。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左旋精氨酸治疗,200mg/kg,1次/d,连续用药3d。

1.3评价指标

⑴血管再通率[2]:符合以下其中2项:①治疗2h后胸痛缓解或消失;②2h出现再关注心律失常,CK提前到16h内,CK-MB峰值提前到14h内;③心电图原抬高的ST段与溶栓开始后2h回降>50%。

⑵心功能:采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步行距离来评价。①LVEF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测定,嘱受检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②6min行走距离评价,让患者在固定的室内走廊上尽可能快的进行不间断的步行,记录6min内患者的行走距离。

⑶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肺水肿、过敏、死亡、出血。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x±s)、频数表示,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的血管再通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高于对照组,6min行走距离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常表现为心功能衰竭、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等,是冠心病较为严重的类型,也是冠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溶栓治疗是心肌梗死患者根治的治疗方法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尿激酶是一种酶类溶血栓药物,主要通过激活体内的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而溶解血栓[2]。采用尿激酶进行抗栓可迅速恢复肺循环灌注,降低右心后负荷,对于改善患者的右心功能,降低病死率。但许多研究发现,许多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冠脉溶栓再通后,恢复并不理想,短期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再次心梗等并发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左旋精氨酸是一氧化碳(NO)合成的特异化学前体,主要在NOS的作用下生成NO而发挥其生理作用[3]。左旋精氨酸可有效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心机细胞膜。同时其还能改善冠脉血流,促进梗死后患者机械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心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尿激酶的基础上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心梗,虽然冠脉再通率与单纯尿激酶治疗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好,不良事件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能够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7):606-608.

[2]吴伟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82-83.

[3]罗泽波.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83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