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产科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封玲陈娅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401147)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有安全隐患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中,有32(40.00%)人是因为护理人员因素导致的;有21(26.25%)人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有27(33.75%)人是由于医院管理因素导致的。产科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管理因素等。结论:通过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强化医患沟通、优化护理流程、加强医院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防范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94-02

护理安全主要指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病患者不出现法律及法规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动能上的损害、缺陷及死亡[1]。随着近些年人们思想认识的逐渐提高,对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等问题也提高了重视,护理安全是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基本保障,作为医务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2]。因此,本文主要以我院产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展开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住院期间出现不安全因素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孕产妇中,年龄21~29岁,平均(25.36±3.26)岁。

1.2方法

根据安全护理的相关文件,结合我院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和产妇的不安全因素、医院管理因素等几个方面。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原因进行分析,其中80例患者中,有32(40.00%)人是因为护理人员因素导致的,护理人员因素具体包括缺乏护患沟通、技术水平低下等;有28(35.00%)人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有20(25.00%)人是由于医院管理因素导致的,其中有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产科护理记录较多,医院监管力度较弱。

表1出现不安全因素的调查情况(n,%)

3.产科不安全因素具体分析

3.1护理人员因素

3.1.1安全意识不足:缺乏责任意识,一些护理人员不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通常会导致护理记录迷糊、失真、缺失的情况,护理记录张冠李戴,产后出血情况记录不详细等。护理记录不客观实时记录,照搬护理记录模板,不能客观反应患者具体情况,未及时给予相对应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操作[3]。此外,一些护士的护理工作时间较短,每当遇到问题时请教别人太过麻烦,通常会自己以往的经验出发自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3.1.2业务水平受限主要表现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比如在抽血或者皮下注射时动作熟练不高,需要反复穿刺和扎针才能成功,增加了产妇的疼痛感。

3.1.3护患缺乏沟通:大部分产妇对生产后的有关健康常识并没有进行深入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情绪相对不稳定,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比较敏感[4]。在向护士进行咨询或提出护理要求时,护士会感觉产妇是在无理取闹,或提出的要求过于严苛而不予理睬,或当按照自己的专业理论和实际经验无法进行解答时,因而敷衍产妇。

3.1.4健康宣教不足、不全面由于孕产妇周转快,工作强度大,时间急促;专业知识的不足,宣教流于形式等原因,以至于对孕产妇宣教不到位,如入院宣教、母乳喂养宣教、适当下床活动、饮食宣教等不够全面、仔细,以至于存在孕产妇安全隐患。

3.2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妇产科中的产妇属于比较特殊患者,会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特别是高龄产妇的心理状况会产生比较大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产妇的消极情绪不但不利于自身身体健康的恢复,也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产妇自身的问题也给自己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3.3医院管理因素

3.3.1二胎政策开放后,医院门诊量以及住院量都大幅度增加,而护理工作人员增加幅度不大,造成人员配置不足,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负荷量过大,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疲倦,因而影响护理质量。

3.3.2产科护理记录较多,容易滋生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未严格按照评估标准评估危重患者[5];对于护理操作三查八对,实时签字记录制度落实不够,医院监管力度不足,留下护理安全隐患。

4.护理风险防范以及护理措施

本次针对这些不良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其中包括:

4.1加强护患沟通

保证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减少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措施[6]。只有护士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护理人员才能够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医院应该定期开展员工大会,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程度,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落实,做到有效沟通,减少护患矛盾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4.2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理论专业知识

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7],鼓励、监督护理人员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开玩笑,充实理论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以便更好的将相关知识传达给孕产妇,更好的为孕产妇服务,更全面、仔细的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更多的了解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注意事项,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8]。

4.3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护理人员对有关法规进行学习,明白护理不当所导致后果的严重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手段,并细化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平时加强监督,一方面是操作上的监督,另一方面是护理记录上的监督,发现不良现象及时进行纠正。此外,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体验护理态度、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9]。这样能够让护理人员感受到患者的切实需要,从而尊重和理解患者,提高护理水平。

4.4医院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加强监管力度,规避安全隐患

目前分娩数急剧增加,产科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为减少安全隐患,医院人事科、护理部应科学统筹护理人员资源,按需招聘,新进护理人员。各科室合理置配护理人员,合理排班,将资历深与资历尚浅的工作人员搭配上班,减少不良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10]。

5.讨论

综上所述,引起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因素有很多,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具体原因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规章制度培训;对患者及其家属给予更多的相关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对医院提出相关意见及建议等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能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第6版.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7.

[2]宋雪露.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1):155.

[3]张亚东.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5):164.

[4]徐婷.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4(07):79.

[5]邓雪辉,王星.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4):162+167.

[6]李志娟.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253-254.

[7]周涛.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7):221-222.

[8]张金平.产科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130+133.

[9]杨田莲,陈俊霞.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02):238-240.

[10]李润莲.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