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雷达测速仪使用常见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便携式雷达测速仪使用常见问题及对策

李岩

山东省德州市产品检验检测研究院计量所山东省德州市253034

摘要:在各种交通违章中,超速行驶占了很大的比率,超速行车也一直被认为是道路交通肇事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交通执法的角度而言,取缔超速是维护交通安全的手段。国内取缔违规超速的工具多数为雷达测速仪辅以照相设备(俗称“电子眼”)。在新《交通法》出台之后,公安交管部门有了更加明确的对行车超速者处罚的依据,雷达测速仪开始普及。行车速度的计量与评估方法有多种,包括雷达测速法、激光测速法、影像处理法、线圈法等,其中因雷达测速仪携带容易而且准确度高,在运动中能够实现检测车速,更加适合于“移动电子警察”,所以雷达测速仪是我国公安干警配备最多的测速设备。影像处理法和线圈法一般应用于交通要道的路口和市际卡口,其测速准确度比雷达测速法和激光测速法略低。

关键词:便携式;雷达测速仪;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测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车辆行驶速度限速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当使用者操作不当时,会放大这种局限性,导致错误的结果。

1.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即移动物体对所接收的电磁波有频移的效应。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移量结果进行换算进而得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的。测速雷达所利用的就是对发射出的电磁波及射回来的电磁波期问频率变化进行检测与换算的原理:由发射波与反射不同频率的差值,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计算出电磁波碰到的物体的速度。

2.雷达测速仪与激光测速仪的比较

2.1激光测速仪

激光测速仪采用的是激光测距原理,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时间差,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激光测速是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取得在该时段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因此,激光测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于激光光束测速距离相对于雷达测速的有效距离远,可测距离为1km外。二是测速准确度高,误差<1km。三是鉴于激光测速的原理,激光光束必须瞄准垂直于激光光束的平面反射点,又由于被测车辆距离太远且处于移动状态,或者车体平面不大,而导致激光测速成功率低、难度大。四是鉴于激光测速的原理,激光测速器只能在静止状态下应用,不可能在运动中使用,因此它不能称之为“移动电子警察”。在静止状态下使用时,司机很容易发现激光测速器,因此达不到预期目的。五是价格昂贵,进口的激光测速仪(不含取景和控制部分)价格在10000美金左右。

2.2雷达测速仪

雷达测速的原理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因此,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雷达波束比激光光束的照射面大,因此雷达测速易于捕捉目标,无须精确瞄准。二是雷达测速设备可安装在巡逻车上,能够在运动中实现车速检测,是“移动电子警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是雷达固定测速误差为±1km/h,运动时测速误差为±2km/h,完全可以满足对交通违章查处的要求。四是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波束有一定的张角,因此有效测速距离相对于激光测速较近,最远测速距离为800m(针对大车)。五是雷达测速仪技术成熟,价格适中。六是雷达测速仪发射波束的张角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张角越大,测速准确率越易受影响;反之,则影响较小。雷达测速仪以其价格便宜、测速准确、使用方便和在运动中能够实现检测车速,被公安交管部门作为判断是否超速并进行处罚的首选工具。

3.便携式雷达测速仪使用常见问题及对策

测速仪摆放不正确,导致测速结果错误。雷达测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设备(雷达测速仪)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变化率信息,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后,计算出目标的实际速度v。其中目标的实际速度和径向速度的数值关系与电子设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束与目标的运动方向的夹角(测定角度)θ有关,即v=vr∕cosθ。因此,当摆放夹角与说明书要求不一致时,就会造成事实上的夹角θ与测速仪内置的θ数值不一致,导致计算机计算出的测速数据失真;测速仪本身误差就在100km∕h±4km左右,加上摆放不当增加的误差,容易导致测速值与实际行驶速度偏差过大。

另外,摆放角度不正确还会造成有效图像采集区域变窄或变宽。有效图像采集区域变窄时,超速车辆捕获率降低;反之,又把不该拍的其它车辆拍进来,导致无法识别真正超速的车辆。超车时,被超车辆被误拍。移动测速一般都将测速仪摆置道路侧面,与道路(行车)方向成22°-25°夹角,所以照相机在道路走向上的有效图像采集区域很狭窄,当车辆驶出该区间时,照相机是抓拍不到的。如果一辆大货车在雷达探测区行驶时刚好被一辆小车超越,当这辆小车超速时,测速仪就会启动快门拍摄,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小车速度在测速仪规定的测速范围时,小车和大车都会被拍摄到,照片上会出现两辆车子,无法判断哪辆车超速,这种情况下,可以靠后台工作人员筛除此类不合格照片即可;第二种情况是小车速度很快,超出测速仪的测速范围,当相机启动快门抓拍时,小车已驶出有效图像采集区域或者被大车遮挡,这时拍到的就只有大型车了,在这种情况下,后台工作人员将无法判断照片记录信息的真伪,导致违法信息录入错误。

测速仪不能辨别大小车,出现采集错误。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便携式雷达测速仪基本上没有具备自动识别车型功能,测速时,测速仪设定大、小车的起拍速度一样,凡超过该设定值的,均抓拍,车型的甄别靠后台工作人员进行,有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辨别。在有强反射体及强电磁干扰路段、山沟明弯路段、波幅路段测速,会导致目标车辆的数据被其它数据代替。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对之策:

严格按照测速仪的说明书安装操作。尤其要注意的是:一是静止同向,抓拍车尾;静止反向,抓拍车头;双向测速,近车道为同向抓拍车尾,远车道抓拍车头;安装时,要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调整机器内置的相应功能。二是测速仪与道路走向的夹角θ,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角度一致;测速仪的水平方向要与道路走向水平方向平行。测速路段选择要恰当。一般要求沿着测速仪侦测方向至少80米范围内无强反射体及强电磁干扰、无山沟明弯路段和波幅路段。后台工作人员对采集到的超速照片要认真筛选。一是照片上显示的信息要与实际相符,包括车型及行驶方向等;二是照片中有两辆车以上的,均筛除。加强民警的业务培训,了解测速仪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测速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总结:总而言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逐步避免采用道路侧面安装、摆放雷达测速仪测速的工作方法;对存在技术缺陷的老旧雷达测速仪应及时更新换代。

参考文献:

[1]陈红江,张浩,汤灏,吴军.双天线雷达测速仪的研发[J].中国测试,2017,43(06):75-78+113.

[2]陈红江,张浩,汤灏,吴军.双天线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及其不确定度[J].中国计量,2016(09):90-93.

[3]曹永敏,姚亚峰,陈海腾,李谋辉.基于TMS320F28335的雷达测速系统的设计[J].电子器件,2014,37(01):67-71.

[4]汪民.机动车雷达测速仪检定装置在服务公安交通执法中的应用[J].警察技术,2012(02):60-63.

[5]余歌.机动车雷达测速仪检定装置的设计[J].警察技术,2012(0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