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的综合护理体会

/ 2

急诊输液的综合护理体会

张宝峰成玉琴成玉琴(通讯作者)

张宝峰成玉琴成玉琴(通讯作者)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225400

【摘要】目的观察普通急诊输液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普通急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观察和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模式患者护理差错率、医护纠纷发生率的影响,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率、医护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输液患者护理实施综合护理,不仅能降低护理差错率和医护纠纷发生率,而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输液;综合护理;效果;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98-01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治疗科室,医疗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常被患者广泛接受,而急诊输液患者的增多也使得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增大,而由于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水平、配备的护理人员不足等因素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医患矛盾,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开展[1]。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护理模式或方案,来减少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减少护理纠纷对于急诊护理质量,是我们护理人员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我院急诊护理小组对普通急诊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并与常规护理作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2015年5月100例普通急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4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5±5.5)岁。入选标准:(1)年龄介于22岁到75岁之间,能独立表达自我意愿的患者;(2)病情相对平稳,无需行重症监护的患者;(3)患者或其家属能理解一些护理常规常识,并理解日常护理工作的患者。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输液前护理定理整理输液室书架,为患者及其家属配备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预防或保健宣传手册,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输液前在传统“三查七对”的基础上,可适当请求患者或其家属等人当面患者清点药品,确认药物使用是否出现差错,并告知患者当日或长期的输液安排,将剩余的药品当场点清,并指导患者妥善保管;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药品的作用、注意事项,叮嘱患者不可随便变换位置,更不可自行中断输液[2]。规范输液护理程序,严格书写静脉巡回单,要求仔细核对用药信息后签字确认,并如实记录时间。

1.2.2输液中护理确认开始输液穿刺前跟患者交代所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基本用量。患者行静脉穿刺前要告知患者操作细节,在保证态度良好、技术娴熟的情况下采用快速、直接的穿刺方法给予静脉穿刺,尽量减轻患者不适感。穿刺成功后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等人告知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并强化患者危险识别意识;每次换取液体时均应该交代很可能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并嘱咐患者如有特殊情况可及时向护士反映。还要向患者讲解用药过程中的饮食要点,如注意不要饮酒和服用与之相反应的药物,并告知这些禁忌症可能会引起的危害,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患者的行为变化,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自行向医生汇报。

1.2.3输液后护理输液结束后要指导患者正确按压棉签止血,告知患者下次输液时间及输液作用,着重向患者讲解日常饮食、活动注意事项,强化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患者输液结束后嘱观察半小时无不良反应后,经护理人员许可方可离开。

1.3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量:满分为100分,得分>90分者表示非常满意,80~90分者表示满意,60~80分者表示一般,得分<60分者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护理模式患者护理差错率、医护纠纷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率为0(0/50),医护纠纷发生率0(0/50);对照组患者护理差错率为4%(2/50),医护纠纷发生率4%(2/50)。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率、医护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模式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总满意度(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8%,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急诊静脉输液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的抢救和治疗窗口。通常患者起病急骤、病种繁多、年龄跨度较大,且社会背景复杂,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护理难度较大[3]。其输液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近年来,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实施的综合护理模式,不仅体现在操作的规范化、流程的系统化、执行的严格化,还要有管理人性化,这样才能有效改进护理质量、保证急诊输液安全、改善和谐医患关系。

本组研究可见:急诊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护理差错率、医护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之所以取得如此满意的护理效果,笔者认为:(1)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日益提高服务质量。(2)正确执行医嘱,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配伍禁忌症,注重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3)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查对制度。

急诊输液患者护理实施综合护理,不仅能降低护理差错率和医护纠纷发生率,而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赵宝珍.对急诊输液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417-2419.[2]顾幼丽,杨晴.循证护理在提高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16(11):95.[3]邢静静,周未林.急诊输液安全中实施PDCA循环法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