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电调天线电动驱动器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基站电调天线电动驱动器设计

范思鹏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摘要:基站电调天线系统,是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移相器,及其控制系统,作为实现天线电调功能的关键部件,是电调天线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中电动驱动器是控制移相器的核心部件。主要由控制主板,步进马达,传动系统等组成。为了节省成本,减少价格相对较高的步进马达的使用数量。通常将电动驱动器设计成一个步进马达可以带动多个移相器的方案。具体通过使用一系列齿轮,由公共齿轮与不同的输出齿轮啮合,从而实现由一个步进马达可以带动不同输出轴,进行控制不同的移相器。

关键词:电调天线;电动驱动器;多个移相器

1.设计目标:

输入电压:12VDC

输出扭矩:

输出转速:40RPM~60RPM

设计出一个步进马达,可以控制多个移相器的驱动器。具体通过设计一系列周转轮系以实现。

2.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选用步进马达作为原动机,实现对移相器的精确控制。

选用三级齿轮传动进行减速,使用行星轮传动机构,单向机构(棘轮棘爪机构)实现将运动和扭力从步进电机端传递到不同的移相器。

如图1所示:

需要让输出轴正转时:齿轮A为主动轮,并反转,齿轮A带动齿轮D,齿轮D带动齿轮E,齿轮E带动输出轴。(两级传动)

需要让输出轴反转时:齿轮A为主动轮,并反转,齿轮A带动齿轮B,齿轮B带动齿轮C,齿轮C带动齿轮E,齿轮E带动输出轴。(三级传动)

即输出轴正转、或反转都是由齿轮A的反转来驱动,通过两级传动和三级传动的不同来实现输出轴的正转和反转。

需要带动其他的输出轴时:齿轮A正转,此时齿轮D,齿轮B,齿轮C绕齿轮A的轴线做公转运动,直到啮合上另一个输出齿轮。在公转时:齿轮D作为行星齿轮与内齿轮啮合。

即齿轮A正转时,使齿轮D、齿轮B、齿轮C公转。此时内齿轮处于固定不动的状态。齿轮A反转时,由于此时内齿轮处于打滑状态,不使其他齿轮公转。即内齿轮只允许在一个方向转动,另一个方向无法转动。这通过单向机构:棘轮棘爪机构来实现。

图2

3.电机选型:

电机性能指标要求:

电压:10~30V

绝缘等级:F

电机减速箱减速比:71

电机输出扭矩:0.3N?m以上(常温)

电机输出转速:16RPM~50RPM

4.设计计算

4.1齿轮总体几何参数:

齿轮模数:m=0.6

齿轮压力角:an=20

齿轮齿顶高系数:1

齿轮顶隙系数:0.25

齿轮A齿数:=32、=16、

齿轮B齿数:=26

齿轮C齿数:=11

齿轮D齿数:=14

齿轮E齿数:=20

齿轮A分度圆直径:

齿轮B分度圆直径:

齿轮C分度圆直径:

齿轮D分度圆直径:

齿轮E分度圆直径:

表1:齿轮参数表

4.2强度验算

该驱动器,传递运动,传递扭矩不高,且转速较低。应对齿轮进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计算。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齿宽系数:

式中:

K―使用系数,这里取1

T1―齿轮所受扭矩

YF―齿形系数,无单位,其值与齿数有关;

YS―齿根应力集中系数;

―许用强度

将参数带入公式,验算得齿轮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5.结论

电动驱动器设计的核心,是把一个电机输出的运动和动力,根据需要传递给不同的输出轴,以便驱动不同的驱动器。从驱动一个输出轴,切换到驱动另一个驱动轴,利用了电机的正反转。其中利用电机的其中一个转向来进行切换,再利用电机的另一个转向来驱动输出轴。而输出轴的正反转则是通过齿轮传动的级数不同来实现。

在实践中,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1)注意选择材料的时候应关注部件所需的工作温度范围,避免选择耐温性不够的塑料材料,以避免齿轮等传动件在高温下产生变形。

(2)使用单向机构的时候,应注意单向机构在低温条件下失效的问题。如使用单向轴承的时候,可能在低温的情况下产生失效的情况。

(3)由于齿轮的模数较小,实际工作齿高并不大。因此在进行“切换”的时候应保证较好的切换精度,以避免齿轮之间啮合不良而产生传动件强度,刚度等问题。

(4)在设计较长的输入轴时,应注意输入轴的刚度是否足够。以避免在较大的负载时,输入轴产生较大的变形。

参考文献

[1]《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智能设计及啮合仿真分析》ISBN:9787030488077

[2]《行星齿轮传动设计(第二版)》ISBN:9787122199027

[3]《齿轮传动装置设计与实例》ISBN:9787111491040

[4]《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齿轮传动9787111491347》ISBN:978711149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