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器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电子电器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

何承旺

何承旺(福建福清市职业技术学校350300)

摘要:电子电器专业课程的优化教学改革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使学生在电子电器专业课程教学中能真正的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关键词:优化专业课程教学电子电器

电子电器种类繁多,既有传统的老产品。又有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尤其是新技术,新器件在家用电器上的应用,不断带来新的技术改革,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目前我国不仅已成为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大国,也将成为电子电器的使用大国,这样一来为电子电器维修人员提供了广阔工作舞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已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电子电器业中的中高级专业人才,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对原有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教育教学改革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进行优化。接下来详细的分析一下这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改革

现在的多种电子电器维修的教材大都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知识过深量过大,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当前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际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上就应该把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放首位为目标,以能胜任各企业电子电器技术维修一线人才的需求和完成各品牌家用电器的售后服务为首要任务。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

1、精简

它是指应当承认理论知识系统的相对不完整性,精简理论知识,降低理解的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辅以必要的定量实际维修例子。例如:在讲解制冷空调基础时,对于热力学定律的公式推导及计算可以考虑删除,因为在维修中只要了解掌握定律内容就可以。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精简时做到够用,实用为尺度就行了。

2、括展

电子电器维修要求的知识面要广,比如在维修冰箱时既要掌握电气焊工艺,也要求要掌握制冷系统知识和电工技能。如在修理洗衣机时检修到是电机故障时就需要更换电机,由于紧固电机的连接轴上的螺丝生锈,拧的过程中断在里面,造成无法拆卸,这时就要运用钳工的知识先用电钻钻出生锈螺丝而后在用牙攻攻出牙纹,这样就能更换电机了。从这些例子说明光靠一两个专业技能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括展其他技能进行讲授,因此在电子电器维修教学中适时括展一些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3、适用

电子电器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材,整合教材,尽量介绍与实践相联系的知识点。例如,在介绍空调器原理与维修时,对于窗式空调目前处于淘汰电器,不必过多的介绍。应侧重对分体式空调进行详细的介绍,因为市场上主要以分体式空调为主,同时也是维修市场的趋势。在介绍故障维修时可以结合模拟故障进行维修。

4、创新

电子电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产品不断趋向于大功率化,数学化,智能化,大规模集成化,因此电子电器维修应尽可能跟上产品的发展,引进新的知识,针对各种电子电器产生的各种不同故障进行分析,突出学生探索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

1、实物演示教学法

电子电器产品结构复杂,即使教材中有结构示意图,但由于原件多,图形小而杂,很难一下看懂其结构。然而实物的讲解,使得教学一方面直观易懂,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介绍微波炉内部构造时,微波炉门联锁机构,书上的图画的很复杂,但实物经解剖分析后,直观易懂。因此实物演示教学法在介绍电子电器故障维修时能更优化教学效果,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枯燥。

2、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电器产生的故障提出问题,采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例如:全自动波轮洗衣机不脱水故障,先让学生观察到故障现象,在由教师引导,然后学生思考分析,经测量查找故障点、排除故障。经过这样训练,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这一故障维修技巧。

3、项目教学法

电子电器专业教学引进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任务的学习计划书的准备、设计阶段及在分组学习、实物模拟和成果展示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都能很好的学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空调的一些项目中(如不制冷和制冷效果差),积极引进项目教学法,进行分组合作教学,学生好差搭配,教师积极引导,团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可以让学生很快的掌握故障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

1、电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板书,教学效率低。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将教学信息很快的展现,大大提高了效率,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可演示实际中无法演示的故障维修过程,可实现教学手段优化,这也是电子电器专业课程信息量大的特点所要求的。

2、实训手段

由于学校实验室的设备不够齐全,而电子电器产品种类多,品牌也多,产生的故障现象又不同,因此为了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到维修技能,毕业后能独立顶岗实习。我们联系了多家电器维修售后服务,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实地实训。在售后服务内,学生将见到许多品种的电子电器和不同的实际故障,教师进行补缺补漏,学生分组自觉主动训练,这是在实验室内无法完成的工作和教学效果。

3、帮带模式的教学手段

帮带模式即教师先带几个专业底子好的同学进行维修示范后,再由这几个同学分组进行帮带其他同学教学手段。由于电子电器维修教学中会存在电器产品结构紧凑,无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同时看到教师的维修过程,因此在一些实训课中,采用帮带教学手段,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提高技能教学效率,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的引导作用。

五、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大多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采用统一的考试模式,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缺乏全面,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应该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以更好的,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要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两个面,一方面要全面考查,包括对各种电子电器产品工作原理的理解和产品使用操作技巧,以及维修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可采用1、口头提问2、平时实训作业,如操作使用电子电器产品的技巧3、课堂实训练习4、阶段小测5、期末综合性考核。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的不足,不断努力,教师也有机会从中吸取教学经验的优缺点,以便改进教法,调整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在教学目标制定上的优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的优化改革,对教内容的优化整合,最后对教学体系的优化,可以培养学生对电子电器维修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缩短学生掌握专业维修技能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在中职学校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师也完成了“答疑、解惑、授业”的任务。学生也掌握了一技之长,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甚至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孙喜亭《关于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一)》[J].江西教育科研,2000.5。

2、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东人民出版社。

3、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新世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