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茶碱的血药浓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HPLC法测定茶碱的血药浓度

周玉

(南京市建邺医院药剂科江苏南京210017)

【摘要】目的:建立人血中茶碱的HPLC测定方法,开展茶碱血药浓度检测。方法:采用反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2依利特,检测波长为274nm,流速1ml/min,温度30℃,对流动相、内标、提取方法进行考察。结果:确定用高氯酸处理血样,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内标物为咖啡因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茶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735X+0.0373,r=0.9992(n=8),线性范围为0.7353~29.4118μg/ml。茶碱低、中、高血药浓度的日内RSD%均<3,日间RSD%均<5。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在临床应用中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茶碱毒副作用,产生较佳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茶碱;血药浓度;HPLC

【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336-03

治疗药物监测是用血药浓度检测数据对个体病人用药剂量进行调整,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对一部分病人来说,药物在体内消除较慢,血药浓度超过中毒浓度而出现毒副反应[1]。因此对某些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的检测有其必要性。

茶碱是甲基嘌呤类药物,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兴奋中枢经系统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心脏性呼吸困难。茶碱的药理作用与血浓度有关,有效血浓度安全范围很窄,如血浓度10~20μg/ml时扩张支气管,超过20μg/ml即能引起毒性反应[2]。茶碱的毒性常出现在血清浓度为15~20μg/ml,多见的有恶心、呕吐、易激动、失眠等,当血清浓度超过20μg/ml可出现心动过速、心率失常,血清中茶碱超过40μg/ml,可发生发热、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致死。老年人及儿童血浆清除率降低,潜在毒性增加,应慎用。

HPLC法检测药物浓度专属性强,准确,可同时测定多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且相互之间无干扰。因此对茶碱的血药浓度检测中我们选用了HPLC法。

1.实验内容及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1.1.1仪器日本岛津LC-10Avp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1612-1型高速离心机、AL104电子天平、1.5ml塑料离心管、量筒、移液管、10ml锥形瓶、10ml烧杯等

1.1.2试剂茶碱、咖啡因、高氯酸500ml、甲醇、双蒸水

1.2色谱条件

流动相:甲醇∶水=25∶75(V/V);检测波长:274nm;流速:1ml/min;柱温:30℃;灵敏度:1AUFS。

1.3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1茶碱对照品精密称取茶碱对照品5.6mg置于1.5ml的离心管中,配制4mg/ml、2mg/ml、1mg/ml、0.5mg/ml、0.4mg/ml、0.3mg/ml、0.2mg/ml、0.1mg/ml的茶碱标准溶液。

1.3.2咖啡因精密称取咖啡因白色粉末3mg于1.5ml的离心管中,配制300μg/ml的咖啡因溶液作为内标。

1.3.3血清对照品取健康人空白血清500μl,加入不同浓度的茶碱标准液5μl及咖啡因25μl。混匀振荡10s,加入15%的高氯酸150μl,混匀振荡1min,15000r/min的高速离心机离心10min。吸取400μl上清液,抽滤后转入1.5ml的离心管中。即配成0.7353,1.4706,2.2059,2.9412,3.6765,7.3529,14.7059,29.4118μg/ml的茶碱血清标准品溶液。进样针取20μl进行色谱分析。

1.3.4血清供试品取服用茶碱的病人血清样品(按“3.3”方法)配成茶碱血清供试品溶液。

1.4标准曲线

茶碱血清标准品溶液制成系列标准血样。

1.5精密度试验

1.5.1日内差取茶碱标准品0.7353、3.6765、29.4118μg/ml低、中、高三种浓度。吸取20μl进样,连续进6针,计算日内精密度RSD。

1.5.2日间差取“5.1”相同茶碱标准品溶液进行精密度实验。吸取20μl进样,每日上午固定时间进行色谱分析,连续5天,计算日间精密度RSD。

1.6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样品,按“3.4”制备供试品溶液,于0、2、4、6、8、10h精密吸取20μl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1.7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份样品5份,按“3.4”制备供试品溶液,每份样品取20μl进一针,于同一条件下进行色谱分析。

2.实验结果

2.1色谱行为

茶碱和咖啡因的保留时间分别是5.8min、8.1min,两峰分离完全,峰形良好,内源性物质对测定无干扰,表明本HPLC方法有较强的专属性。

空白血清、患者服用茶碱后血清的色谱图、健康人血清加茶碱和咖啡因色谱图见图1、图2、图3所示。

图3

A表示血清B表示茶碱C表示咖啡因

2.2标准曲线

以浓度(X)为横坐标,各浓度茶碱标准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标准曲线方程。如图4。

图4

回归方程为Y=0.0735X+0.0373,r=0.9992(n=8),线性范围为0.7353~29.4118μg/ml。结果表明茶碱标准品在0.7353~29.4118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2.3精密度试验

日内差RSD%分别为2.1、1.2、1.1,日间差RSD%分别为3.2、2.7、2.0。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稳定性试验

茶碱峰面积与咖啡因峰面积之比(Ai/As)的RSD%为1.8。表明供试品在10h内稳定性良好。

2.5重复性试验

茶碱峰面积与咖啡因峰面积之比(Ai/As)的RSD%为3.4。表明此方法重复性较好。

3.讨论

3.1流动相的条件

HPLC测定茶碱中,多用含乙酸盐的流动相,但存在一定不足。其一久置可能降低柱效、缩短柱寿命;若清洗不彻底,盐结晶还会损害泵头并造成堵塞[3]。其二作为流动相耗费较大,甲醇与水更经济实惠。根据参考文献选择甲醇:水=20:80,结果保留时间过长。调节比例,选择甲醇:水=40:60及30:70,但组分分离效果不理想。改用甲醇:水=25:75,茶碱以及咖啡因的保留时间均在15分钟以内,茶碱的出峰时间亦在5分钟左右,与中国药典(2010版)要求的原始记录是主峰出峰时间的3倍相吻合。被测成分分离效果较好,峰形也良好。

3.2内标物的选定

内标法的优点是色谱条件对结果影响不大,准确度、精度高;缺点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比较困难。

茶碱选用的相应内标物是咖啡因。茶碱为甲基嘌呤类药物。咖啡因也属于甲基黄嘌呤的生物碱。茶碱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纯的咖啡因是白色的,强烈苦味的粉状物或六角棱柱状结晶。茶碱的溶解性与咖啡因的溶解性相似。根据以上性质,选用咖啡因为茶碱的内标物。

3.3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与药物剂型、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及病人的生理状况、病理状况等是密切相关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及排泄,从而影响了病人体内的血药浓度。临床可依据此方法检测出的数据,做适当的调整,使给药剂量达到治疗药物浓度,更好地服务病人。

【参考文献】

[1]王广基.药物代谢动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社,2005,6.127-128.

[2]周美霞,陈光,管茶英.两种方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的比较[J].临床荟萃,2006,21(11):814-816.

[3]杨广杰,郭新社,李禄辉.对HPLC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的改进[J].河南大学学报,2004,23(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