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中招投标体制改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政府采购中招投标体制改革分析

徐静

北京兴电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48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的政府采购项目中,公开招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政府采购中的招投标体制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对政府采购中的招投标体制进行改革。

引言

实践中,政府采购领域中的行政垄断行为严重阻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健康发展,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我国目前对于行政垄断行为的规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政府采购领域中一些具有隐蔽性的行政垄断行为难以被规制。我国初步建立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而未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1政府采购及其机制概述

政府采购毋庸置疑就是指政府的各级机构在法律的约束下,依据单位内部的实际需求利用财政资金进行采购商品、服务、工程的行为。政府采购相对于政府等其它采购主要的区别在于其利用的资金来自于财政,同时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满足政府办公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政府采购管理机制指的是行政单位为了保证采购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建立的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机构或者岗位体系、监督体系、反馈评价体系等。政府管理机制本质上是在组织和岗位上进行的设计,其本质是保证各个岗位相互辅助又相互制约,进而使得采购流程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提升采购的效率和质量,防止采购腐败行为的产生。

2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工作现存问题

2.1招投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对法规的掌握不到位

招投标管理人员在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颇为重要,可实际上,当前不少招投标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对法规的掌握不到位,对《招标法》缺乏必要的了解,很难依法把握招投标管理工作细节。

2.2监督管理存在漏洞

监督管理的内容包括招标文件的提交、公开招标条件、招投标和评标程序、项目招标公告的内容、招标文件的质询、提取等。评标专家不包括在监理类别中。开标、评标阶段结束后,监理部门在不违反招标评标现场违规的情况下,不监督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当项目被质疑时,监理部门负责将投标人的疑虑转移到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审查或行政复议,如果复审或行政复议不符合投标人的要求,投标人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3投标价格过低

在招投标过程中,部分政府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会不顾本组织的资金储备与综合实力而盲目压价以获取低价中标。而且,在投标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行贿送礼和以次充好的问题,物资验收不严,采购结算工作过于松散,不仅严重影响物资采购质量,而且会影响政府的后期发展。

3我国政府采购中招投标体制改革措施分析

3.1设置独立的采购部门,形成科学的采购体系

事业单位采购不同于一般的政府采购,由于其是利用财政支出进行采购,因此其更加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所以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应该尽快设置独立的采购部门,将采购部门从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分离出来。同时也应该积极引入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以及外部监督部门的监督,使得整个采购流程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在采购岗位的设置上也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尽量避免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现象的产生,对于采购的关键节点设置专门的岗位,进而使得整个采购管理流程责任明确,最终避免出现采购效率低下、质量不过关问题的产生。

3.2量化招投标管理流程

确保政府物资采购管理评标与定标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政府须在参与投标之前,全面了解物资采购计划与相关文件内容,研究物资的市场价格与标准采购体系,结合本组织的经济实力和市场价格以及风险,确定科学、合理地报价,切忌盲目压价。此外,政府组织在进行招标交易活动时必须谨遵《招标法》的要求,公开评标过程与招标程序,尊重所有参与政府的合法权利,杜绝暗箱操作。另外,国家监督部门应该在政府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严格禁止非法招标与暗箱操作,避免政府招投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3.3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服务变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专职采购部门应当主动服务使用单位,派遣专业人员驻点各使用单位,在项目需求调研论证阶段提前介入提供帮助和专业指导,在项目合同履行阶段加强质量管控和跟踪服务,在产品交付使用前对厂家备料和生产环节进行质量把控,而不是局限于现阶段仅提供招标、谈判等采购流程组织服务,将质量问题杜绝在生产源头,体现专业高效服务。

3.4健全单位采购机制,严格规范采购执行

一个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科学管理机制的支持,事业单位采购更是需要科学机制的约束。事业单位由于是通过国家财政进行采购,这使得事业单位相比于一般政府成本意识较弱。甚至部分采购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在采购流程上进行缩减和调整,使得整个采购流程较为混乱,最终使得事业单位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进行采购。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不仅仅应该建立完善的采购机构,同时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设置科学的岗位,并对不同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得职员始终在自己的职责内行使权力,进而最大程度上避免采购上的混乱和腐败。最后,要强化各项政府采购制度的落实,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采购绩效评价,有效规范政府采购的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3.5以全流程合同管理,推动采购质量变革

以质量为结果导向,以合同为管理对象,对合同的生成、签订、变更、验收、支付等进行全过程管理,对各部门的政府采购合同统一编码,通过编码关联合同内容、变更、付款、使用、保养、维修等整个履约过程的合同信息,并纳入统一合同系统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切实提升整体采购质量。

3.6规范物资集中采购过程管理

一是规范物资集中采购业务流程,采购业务流程一定要精准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可以有效减少干扰因素,简化审批程序,采购周期明显缩短,对工作效率也有显著提高。二是制定合适的采购方案与策略,集中采购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同供应商进行谈判,但要严格控制采购周期,不能因为集采物资品类繁多和过程复杂就影响施工生产,因此严格和准确的生产计划和物料清单,必须得到有效落实与执行。

3.7建构有效的集中采购监督体制

加强采购流程监督,防止在采购过程中出现错误,这也是政府物资集中采购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建立卓有成效的“三公”监督机制,对采购活动所有参与人员进行监督,确保采购过程合规,避免政府经济效益流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采购是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财政支出采购的形式使得事业单位采购相对敏感。因此,对于采购来说其应该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机制,通过对采购部门的单独设立以及建立健全采购运行机制,使得事业单位采购管理的关键节点得以控制,同时大力引进外部监督力量和审计力量,最终使得采购管理效率得以提升。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采购不同于常规的采购,其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进行支持,使得其内门的不同部门和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格局,进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内部腐败行为的产生,并进一步提升采购效率和质量,节约国家的财政支出。

参考文献:

[1]童起炜.浅析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财经,2015(9).

[2]任永青.试论事业单位加强政府采购管理问题投资理财.财经界,2016(15).

[3]毕莹,王春婷,李鸣.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经贸,2017(22).

[4]周益华.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的风险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市场,2016(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