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急诊抢救程序在多发伤病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改进急诊抢救程序在多发伤病人中的应用

雷轶芳

雷轶芳(桂林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广西桂林541000)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313-02

【摘要】目的为了缩短严重多发伤病人从受伤到获得有效救护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采用改进急诊抢救护理程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分工合作、主动护理,使严重多发伤病人尽快得到优质的护理和有效的抢救。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医疗服务急症护理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极高,就诊时往往病情急、重、危险性高,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我院急诊科在抢救、分析、总结临床救护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急诊抢救程序,2003年5月-2005年2月抢救了50例严重多发伤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急诊护理人员的配置

急诊护士应具备以下条件:在急诊科工作3年以上,工作认真负责,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日常护理操作技术考核成绩优秀,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并熟悉创伤外科病人病情变化特点,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应用。我院急诊科护士2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0名,护士10名。16名护士按常规排班,负责分诊、抢救室、观察室、清创室工作,其他护士采用弹性排班。在多发伤病人就诊时间的高峰期如下午和前半夜,加强了急救物品、药品及人力、设备的配置,合理的调配护理入员,有经验的护士与年轻的护士搭班。

2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抢救程序及护理人员职责

多发伤病人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评估伤员呼吸状况及主要脏器损害情况,采用CRAMS法TSS法和全身伤惰评估CRASHPANYL法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迹象,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如连枷胸,呼吸道阻塞,活动性大出血等立即采取开放气道、伤肢固定、体表止血等措施。在严重多发伤抢救过程中,复苏、伤情评估、紧急处理三者同时进行,分别由三位护理人员承担抢救工作。

2.1分诊班护士的职责

抢救过程中位于病人头部,负责协调指挥,主要做以下工作:外观目测、快速评估、开放气道。

2.1.1外观目测病人入急诊科,分诊班护士主动迎接,边问边看边检查[1],看即观察面色、表情、伤处情况等;问即询问受伤史,伤后时间,处理情况等;检查包括:①意识状态、瞳孔;②在5s~t0S内看、听、感觉病人有无呼吸;③监测脉搏和指端温湿度;④监测生命体征,迅速掌握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观察病人呼吸的深浅度、频率,有无呼吸困难,听诊有无通气不良,胸廓运动是否对称,正确吸氧,及时吸痰,使用呼吸皮囊,尽快解除呼吸道梗阻。

2.2主班护士的职责

2.2.1维持有效循环护士在医师来到之前以最快速度开放2条或3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留取血标本,查血型、配血。负责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病人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变化,协助医生进行除颤。对重要脏器功能监测,预见病情动态变化。

2.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持续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出血量、尿量以助判断伤情。留置导尿,准确记录尿量,以便观察组织灌注量,作为调整输液的依据之一。

2.2.3协助止血,伤肢固定控制活动性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2]。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指压法,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加用厚棉垫包扎伤口,夹板固定,将伤肢抬高。

2.3急诊班护士的职责位于急救治疗车旁,主要负责记录抢救过程,提供药物,提供抢救用物(导尿包,静脉切开包等),负责与相应科室的联络及护送病人人院或人手术室。

4讨论

4.1多发伤病人急诊的护理特点急诊护理是可以体现用最少的数据、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技能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痛苦的艺术[3]。这种艺术在抢救多发伤病人时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多发伤病人就诊时来势急、病情重、伤情复杂,病人情绪恐慌,这就需要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每位病人给予积极有效的救治,对病情进行严密、连续的观察,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2改进的抢救程序的优点

4.2.1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得到保证在以往的抢救中,护士跟在医生后面,“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淡漠,没有急诊分诊、急诊评估、护理干预。改进抢救程序使负责护士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评估,采取预见性的措施,不再是简单地执行药物医嘱等。对病人地恐慌心理给予及时地安慰与鼓励,更加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4.2.2充分体现了“时问就是生命”的抢救理念

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医护配合密切,责任护士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抢救及时,术前准备充分,保证了手术在“黄金一小时”L4j内进行。各责任护士对所管的病人病情充分掌握,向下一班交代详细,操作、记录及时准确,减少了差错发生,督促医生及时开出医嘱,减少科室药物的损失,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卫东,余永平.严重多发伤早期抢救护理体会[J].现代临床护理,2001,1(1):18—19.

[2]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