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医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邓效禹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华阳邓氏骨科610213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8例,临床疗效为70.73%;观察组治愈22例,有效15例,临床疗效为90.24%,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结论实施中医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牵引;中医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有关,腰椎间盘变形、髓核突出及纤维环破裂压迫神经根造成患者出现腰腿痛、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1]。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在60岁以上人群中极为常见[2]。临床主要采取牵引、针灸、推拿等无创治疗方式,可帮助多数患者治愈或病情好转[3]。本研究选取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医推拿配合牵引和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男51例,女31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均经CT或MRI确诊,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剔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未全部通过疗程治疗者。将符合条件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5.2±3.7)岁;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4.7±4.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牵引法治疗,患者平卧位,嘱患者放松全身肌肉,持续牵引,通过患者的体重和耐受力调整牵引重量,每次牵引20-30min,2次/d,持续治疗30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治疗。牵引完成后休息5min,患者取俯卧位,依次采用推、揉、按、滚等方式,对腰背部至下肢肌肉进行推拿放松,然后利用肘臂反向力量旋转腰部,可听到腰椎关节发出复位弹响声。然后要求患者翻身,另一侧方法同上。最后双手握拳轻柔叩击腰部1-2min,以达到通络活血、舒筋止痛的目的。每次推拿30-40min,1次/日,持续治疗30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腰腿痛完全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恢复正常功能;有效腰腿痛偶尔复发,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腰腿痛及腰腿部肢体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本组(治愈+有效)/本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分析数据,总有效率以百分率(n,%)表示,组间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均成功完成30d治疗,无脱落病例。对照组中治愈11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73%;观察组中治愈2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达90.24%,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偏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于中老年人群中多发,表现为腰腿部活动障碍以及肢体感觉障碍,给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困扰。中医属“腰腿痛、痹症”范畴,多为风寒、湿邪侵袭所致[5]。临床主要通过推拿,物理,牵引等非创伤治疗手段改善椎间盘突出物的机械压迫刺激。牵引为本病非手术治疗重要手段,通过机械的力度牵拉增大椎间隙与椎间孔,降低周围神经丛压迫程度。

传统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劳顿导致气血不通、经脉痹阻[6]。中医推拿是一种以中医的经络学说为基础的物理疗法,通过滚、按、揉等手法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减轻神经根损害、缓解神经根的刺激,缓解肌肉痉挛[7]。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73%,90.2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单一牵引治疗相比,中医推拿配合牵引治疗的疗效更佳,与报道[8]一致,其原因在于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使紧张肌肉得以放松,配合中医推拿帮助残余的突出椎间得以回纳并保持,两种方法协同作用,使活络止痛、健腰利腿的功效更为显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伴随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导致腰腿痛,而中医推拿可起到舒筋止痛,调和气血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可促进腰椎间盘功能恢复,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永巍,张顺聪,郭丹青,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影像和体征的关系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6):768-771.

[2]赵红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9):1108-1112.

[3]曹春风,王群波,卢旻鹏,等.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6,37(2):143-146.

[4]罗逸林,曾繁宽,姚德威,等.电针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7(4):398-400.

[5]张晓峰.中医理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活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8):2009-2011.

[6]胡燕平.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模式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2):98-100.

[7]李华南,王金贵,丛德毓,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杂志,2015,56(21):1840-1844.

[8]刘军桥.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6,36(2):297-299.